阅读记录

第286章 中海理工大就是个怪物[1/2页]

开局重生穿越带系统,手搓核聚变 歪歪优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与中海军事科技管理学院的悄无声息和低调内敛相比,另一所同样今年刚刚成立起来的高等院校龙科院中海理工大学,却是别有一番景象。
      龙科院中海理工大学共开设了化学、数学、物理学等13个基础学科大类、45个专业,还开设了开设了力学类、能源动力类、机械类等30个应用技术类学科、205个专业,是目前龙国专业门类最齐全理工科院校(详见本书《第89章无处不在的变化》)。
      好巧不巧,加起来正好是250个专业。
      中海理工大第一期计划招收本科生15000人左右,研究生1500人,博士生250余人左右,整体的招生规模,相对其专业跨度来讲,并不算大,主要就是考虑到刚刚建校,少招点学生试运行一年,等一切都井井有条了,再逐年扩大招生规模,直至达到建校目标的12万人以上在校生规模。之所以研究生和博士生招生规模如此之小,是因为有别的原因,一会再说。
      而且,中海新建的68个国家级实验室,75%以上,都落户在了中海理工大学名下,这些国家级实验室还各自另行招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并且设立了大量的博士后工作站,接受博士后工作人员入站申请。
      其实,中海理工大最为令人侧目的,是她的师资力量:
      资金那不必说,国家、龙科院、中海市三家抬,各出资一部分。
      国家非常重视,大手笔的直接出资100亿。
      龙科院更重视,毕竟这个大学还挂着“龙科院”的名头,自己的孩子自己疼,于是,就将因落实国家科研方向调整、相继关闭一些烧钱的项目而节省下来的钱,外加一部分王老爷子赚回来的家底,凑了个整数200亿元,一股脑的全部投了进去。
      中海一见龙科院竟然还层层加码,自己作为龙国最壕无人性的城市之一,势必不能让穷酸的龙科院抢了风头,一把手亲自拍板,直接在前两者出资总数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豪掷600亿,必须把地主的气势给撑起来!
      就这样,龙科院中海理工大啥还没有呢,账上趴着的建校资金,就高达900亿元,这还不包括国家另行拨付的科研专项经费和重大课题资金,让部分知情的学者、专家和院士们咂舌不已,更加坚定了无论如何也要挤进去任教的想法。
      前文提到过,很多跟理工类专业沾点边的院士,都强烈提出了想要到龙科院中海理工大任职的意愿,邹院士谁也不敢得罪,也得罪不起,反复权衡之下,只能本着息事宁人、两不得罪的态度,全部批准了事......
      邹院长作为龙科院的最高管理层,起初觉得这样搞不合适,也试图挣扎过,他曾经委婉的给几位院士打过电话,想要劝说其改变想法,在哪里搞科研都是对为国家做贡献,况且中海理工大现在实在是太挤了,250多位院士都集中在一个学校里,这有点太不像样子了!
      结果,态度好点的,或是冷嘲热讽说他偏心,或是自怨自艾说自己老了、没用了、被轻视了之类的酸话;而态度不好的,则直接发脾气,总之就是一句话,龙科院中海理工大他们是去定了,谁说都不好使!
      邹院长还专门打了一个报告向上北海求救,结果报告递交上去以后,就犹如石沉大海一般杳无音信,他就明白了,面对着这么一大群群情汹涌的“老小孩”,果真是谁说都不好使......
      邹院长所不知道的是,其实上北海在背后已经暗暗的帮了他大忙了!原本想要来中海理工大工作的院士,比现在这个数字至少要多上个一倍半,多亏了上北海专门通过某些私下的渠道,给这些院士的工作单位撑腰,无论说什么都不放人,这才没酿成绝大多数龙国院士齐聚中海的“人间喜剧”。
      就比如说帝华大学的副校长兼物理学院院长、享誉全球的物理学家司徒江汉院士,就是如此。
      当初司徒院士一听说要建立龙科院中海理工大,第一时间就向学校提出了要到这里工作的调动要求,结果被帝华大学校方语焉不详的给敷衍了过去,大意是中海理工大还没建成,不用着急,再等等看,再说帝华这边缺了他就转不动了之类的,反正就是糊弄了过去。
      结果,司徒后来听说了越来越多的理工类院士投身中海理工大的“喜讯”,更加坐不住了,反复多次以书面形式向校方提出了自己的意愿,但都是送上去就完事了,没有下文了,搞的他是大为光火!
      作为高等院校,一般都非常尊重学者的个人意愿,轻易不会驳回其本人提出的有关学术交流和调离的请求,但是,司徒院士不是一般的学者,他还担任着重要的行政职务,所以,学校不放人,他怎么闹也是无可奈何,除非他真的视组织纪律如无物,彻底放弃自己多年奋斗得来的地位和职务,洒脱的裸辞,以一般学者的身份加入中海理工大......
      像司徒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更多的院士还是从工作的角度出发,服从组织安排,不去中海理工大凑这个热闹了。
      于是,怪物一般的龙科院中海理工大学,甫一成立就在龙国高等教育和高阶学者圈子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可谓是一鸣惊人、万众瞩目!
      不过,有这么明星般闪耀的师资力量,也不是一件太坏的事情,最起码对建校来说,那就是跟超级重型坦克一样,管他啥玩意挡在面前,都能给你趟平了!
      可不是嘛?要钱话,900亿随便花,要人的话,嘿嘿,这是我们学校院士的名片,您拿好!不多不多,也就250来张!你这是怎么了?不就才半斤多的重量嘛,怎么好像要把您压垮了似的?
      所以,作为龙科院今年三个“一把手工程”之一的中海理工大建校项目,是牵扯邹院长精力最小的一件事,一般别的新设大学,建校、筹集资金、招募老师和筹备学术研究团队等等,都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而这些冗杂的事务,邹院长他一个也不想管,他直接把250多位院士召集在一起,成立了一个“中海理工大筹建委员会”,说了这么一番话:
      “所有的院士都是中海理工大筹建委员会委员,也是我的师长一辈!在老师们面前,学生就不敢猖狂了,务必请老师们群策群力、凝心聚力、集思广益、齐心协力的把龙科院中海理工大建设好!”
      然后就啥事也不管了,闷头去搞另一个“一把手工程”,中海50000兆瓦核聚变电站去了,至于第三个“一把手工程”,就是801号科学院,有孔白那尊大神在那矗着,他更不乐意插手了。
      平时专心致志搞科研、甚至连自己的科研经费到底有多少都稀里糊涂的院士们,从来也没筹建过学校,更不知道建设一所大学要做什么、该怎么做,他们凑在一起开了两次会,说起这些千头万绪的冗杂事务来,顿感头大!
      他们很多人甚至可以说是“两手不沾阳春水”,哪里懂得这么琐碎的行政事务?
      不过他们不懂,他们还有学生;他们的学生不懂,学生的学生总有人懂吧?挑几个调过来不就行了!
      于是,中海理工大就这么突然冒出来一个多达上千人的行政管理团队,到处挥洒着支票和名片,以极为迅疾的速度,推动着学校的建设进程!
      徒子徒孙们的能干和勤勉,终于让这些院士们解脱了俗务的烦恼,可以专心致志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了,每隔一两个星期,院士们就凑在一起开个会,总结一下进度,安排新的任务,同时变着花样表扬自己门下弟子的德才兼备,也是变相炫耀自己的教导有方,直至把筹委会变成了赤裸裸的炫才大会,会风一度浮夸的不成样子!
      说是建设新学校,其实并没有真的建设多少东西,因为无论是校区还是学生宿舍,都是现成的,只需要他们花钱去买就行了!
      具体的过程是这样的:
      院士们的徒子徒孙们凑在一起一商量,想要实现年内招生,买地建楼什么的想都不要想,时间上根本来不及,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买现成的!
      既然大家都达成了共识,那么就好办了,兵分几十上百路,满中海的到处撒嘛,看中谁家的校园了,就拿着手机一顿“咔咔咔”的拍照,搞的很多学校保安都留意上这群人了!
      他们用了几天的时间,把中海几乎走了一个遍,终于让他们发现了一块宝地:
      在中海的蒲东区,有个高校比较集中的地方,坐落着中海二工

第286章 中海理工大就是个怪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