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37章“太空堡垒”艰难的研制进程[1/2页]

开局重生穿越带系统,手搓核聚变 歪歪优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虚拟魔窟的各路专家,围绕着这些艰巨的任务,艰难的一点点向前突破着......
      一开始,先是有十好几位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各自开山门、立旗杆、招兵买马,组成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研究院,誓要第一个将这些任务奖励拿下!
      结果不研究则罢了,一研究,层出不穷的困难和障碍,搞的他们郁闷至极、险些吐血......
      一位在新龙国久负盛名,专精于巨型机械研制,曾经做为新龙国超大直径盾构机、超大型移动模架造桥机、最大斗轮式挖掘机、最大液压挖掘机等重型、巨型机械研制小组主要科学家之一的万申教授,自己领衔组建了一个研究院,准备专攻30米超巨型宽幅冷轧机的研制工作。
      在他看来,固然这个宽幅冷轧机的研制难度较大,但是再大,还能难的过盾构机和移动模架造桥机?
      要知道,他参与研制的盾构机直径超过18米,长度超过180米,不仅可实现7000米超长距离连续掘进不换刀,还能解决超大直径盾构机在高水压下掘进的作业环境下“十隧九漏”的世界性难题,实现了隧道掘进施工滴水不漏的现代工业奇迹,为新龙国高水压、超长距离隧道掘进工程施工,增添了一把利器!
      更不用说那台超大型移动模架造桥机了!
      在超大型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加持下,新龙国的桥梁建设成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各种匪夷所思的高难度桥梁横空出世、震惊世人!
      这么说吧,新龙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基建狂魔,施工机械、科技和手段上的创新是重要的前提,而他们这些科学家们,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说,硕果累累、履历辉煌的万申教授,对顺利研制成功超巨型宽幅冷轧机,那是抱有十足信心的!
      而且,他隐隐还有种不可言说的野心,那就是:
      要做就做最好的!
      必须搞出60米以上的型号,那种才30米的基础款,太菜,没意思!
      但是,理想永远是丰满的,现实往往是打脸的!
      仅仅一个主机轴承,就彻底把他的团队给难住了!
      轴承是带有旋转功能的机械设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支撑机械的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保证其在允许的精度范围内旋转,根据运动部件摩擦特性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
      其实,轴承很早就出现了,时间之久远可能超乎人们的想象!
      考古发现,早在8000年前,华夏就出现了慢轮陶器,这从侧面印证了陶瓷轮盘的出现。陶瓷轮盘就是通过稳定旋转的木盘、石盘或其他平整工作面,以实现对陶器定型的工具,这就最早、最原始的轴承!
      不过,因为早期先民制造陶瓷轮盘的材料是木材,无法保存到现在,因此我们只能推测它的样子和结构,应该是在木质底座上,通过润滑后的轴承,承载着木盘高速转动。
      《诗经》还记载了大约公元前1100600年人们对轴承进行润滑的生活场景,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拿着用肥肉产生的油脂,为车辆轴承不断提供润滑的过程。
      到了秦汉时期,轴承已经从木质向金属质地转变了,并被大量应用在各种车辆、城门、吊桥,或其他旋转装置上!
      从“轴承”这两个汉字就能看出来,这个部件主要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旋转,另一个就是承载!
      现在难住万申教授团队的,就是承载力的问题!
      目前世界上最能承重的轴承可承受约30吨左右的重量,当然,这个数字有点虚夸,因为轴承设计不能只看承重,还要计算轴承寿命,综合考虑载荷、冲击压、转速等工况,计算之后满足设计寿命才可以。
      但是,大略一算就能知道,要将钢胚冷轧成钢板,滚压钢板的工作辊重量就非常惊人,更不用说位于钢板下部的承重辊了,它需要承受工作辊的压力和钢板重量双重重压,对轴承的压力可想而知!
      而制约轴承承载能力的,则是材料,因此,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得求助于材料学专家!
      目前制造轴承的一般原料都是轴承钢。轴承钢有高而均匀的硬度和耐磨性,以及高的弹性极限。对轴承钢的化学成分的均匀性、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量和分布、碳化物的分布等要求都十分严格,是所有钢铁生产中要求最严格的钢种之一,但是这种钢材经历了不知道多少人的不断研究,目前的材料性能几乎已经达到了极限了,要想大规模的提高其强度和性能,估计不太容易!
      没有办法之下,万申教授只能再到魔窟俱乐部里招兵买马,聘请材料学方面的专家进组......
      困难还不仅局限在零部件的材料方面,还有结构设计、驱动机构、传动装置等设计、缓冲和共振灾害消减等等,整个列表可以列出很长的一大串......
      现在万申教授算是明白了,这个玩意却是要比盾构机和架桥机要难上很多,涉及到的领域和学科范围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万申教授有时候就和自己研究院内部的同僚们开玩笑说,大魔王的任务,就像是小脚女人的裹脚布一样,看起来没啥大不了,但如果你真要想解开它,就会发现越扯越长,越扯越有味道!
      另一个专家也摇头苦笑说,更像是剥洋葱,剥完一层又是一层,一层一层的没完没了,而且还辣眼睛......
      在他研究院里,有几个材料学和电子学方面的专家,就是从301所转隶到801号科学院的,他们对现在的场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当年的持续可控核聚变研究,就是这个味!
      当时301所的前身、龙科院中海物理所也是觉得核聚变没啥大不了,他们在李院士的带领下,已经在这上面研究15年了,结果大魔王的技术材料一上桌,越研究越复杂、摊子也就越铺越大,召集的研究人员也越来越多,直至最后,中海物理所拥挤的就像是菜市场一样!
      现在的超宽幅轧机,不也是这样吗?
  &nb

第337章“太空堡垒”艰难的研制进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