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是爷爷已经起床了,已经三月底了,清明前后就要育秧苗。稻谷选种,犁田打耙、蓄水施肥,都要在这几天完成。整个过程是很讲究经验的,也直接关系来年收成,爷爷不放心其他人经手。
于婉走近厨房,看见坐在灶台旁吃早饭的爷爷于志文,正如原主记忆中的那样。他身材瘦弱,满头白发,五官端正却饱经风霜,神情很和善。
于婉笑着喊道:“爷爷,您起来了,地里很忙吧,昨天都没看到您。”
于志文抬头看到进来的是于婉,笑道:“过来,我看看你的头怎么样了?听你爸妈说你的病都好了?你起来这么早干嘛,要多休息。”
于婉上前蹲下,于志文轻轻摸了摸她头上的伤,眼圈泛红,“三妹,你受苦了。”
“爷爷,我没事了,都好了。”对于这个爷爷,于婉既恨不起来也亲近不起来。
于志文勤劳朴实又憨厚,对人也不苛刻,可是太惧内了,宋氏说啥就是啥。如果不是他惯着,宋氏也不会如此蛮横无理。
吃完早饭,爷爷牵着牛,扛起工具去秧苗田了。
俗话说“春种,夏忙,秋收,冬闲”,春种决定了农民一年的生计,是土里刨食的农民一年最为忙碌的一段时间。
于小圩这一片,一年四季就一茬大小麦、油菜和水稻作为主要经济和粮食作物,同时还种一些旱地农作物。
大山里地广人稀,每家水旱地加起来其实也不少。于家本来也有很多地,后来于水于河相继分家,多数地都给两家分去了。现在于家老屋水旱地加起来也就七八亩地,在村里算少的,又一大家子人,所以于家老屋生活确实捉襟见肘。
没一会,一大家子也都陆续起来,连于洋也被宋氏拿着扫帚赶起床了。这段时间的忙碌会直接影响家里一整年口粮和收成,宋氏很重视。
宋氏照例给老屋所有人安排了各自的任务。
爷爷于志文负责水稻选种育苗和水田的犁田打粑施肥,先把秧苗田整出来,后续的水田可以在育秧苗的这一个月陆续整好。
宋氏带着于洋,于海,范氏整旱地,清明节前后所有旱地必须完成除草,翻地,打垄,晾晒,再进一步整细,到4月中旬左右很多旱地农作物如红薯,玉米,花生,大豆等都要相继播种。
而于娟自辍学后,一直跟随范氏田间地头忙,种菜已经很娴熟了。由她带领于妙于婉负责前屋后院等所有菜地的开荒翻整,有些蔬菜还要提前覆膜育苗,很多夏季蔬菜也要种了。
太爷爷负责喂养家禽同时看护于芳,一日三餐由于婉姐妹仨完成。
很快大家都上地里去了,姐妹仨也热火朝天干起来。
于娟于妙负责整地种菜,于婉负责挖蒲公英和荠菜,这前屋后院地下全部都是。于婉这边挖,于妙再抽空把挖好的药材根部泥土洗净,铺在屋前大树下的芦席上通风阴干。
就这样姐妹仨起早贪黑忙了两三天,天黑看不见的时候还一起打手电筒挖。既没有耽误农活,又收货了一袋干蒲公英,一袋干荠菜,每袋几十斤是有的。
因为于家老屋在村子最东边,鲜有人来,又是农忙时节,姐妹仨这几天也都是在自家附近挖,所以这两天也无人问及此事。
而老屋人每天回来都很晚,在他们回来之前姐妹仨已经把晒在外面的药材收了。太爷爷是从不多言的人,看到她们仨捣鼓这些,只是问过一次,于婉就说是镇上同学家要的。
于婉准备先去县城卖一次,如果顺利,她又有新的想法。这天晚上睡觉前于婉和姐姐们商量着,明天去山里看看有什么特产能带到城里试卖看看。
于婉很快进入了梦乡,这几天她实在太累了,明天她们能从山里带回什么呢?
第十四章 忙得热火朝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