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于婉急忙放下书,冲着厨房喊于娟收草药。院子里正在种菜的太爷爷领着小姑也赶忙跑出去。
因为装草药的筐子提前准备好了,一行人收拾得也很快,等草药全部搬回前屋时,正儿八经下起了小雨。
姐妹仨的心情,也是如同这天气,阴郁得很。
收拾完草药,姐妹仨到厨房做午饭。下雨了,地里活不能做了,一会宋氏等人就回来了,得赶紧把午饭做好。
于婉坐在灶下起火烧饭,盯着灶里烧得正旺的柴火发呆,她满脑都在想下雨天怎么晒干草药。
忽然,于婉一拍脑袋,站起来高兴得喊,“有办法了,我就说好像老师说过的,你看,用这个嘛!”于婉指着灶里的兴奋地跳起来。
姐妹俩一听于婉这样说,虽然不明白,却也喜笑眉梢,“于婉,你都不知道我们有多担心,好怕草药发霉了,但是看到你着急,也不敢问。”说着说着,于妙竟然要哭了。
于婉赶紧过去抱着她,“我知道的,让你们担心了。一会吃完饭,我就带你们去试验一下。”
“你们老师还教过你晒草药吗?”于娟不解地问。
于婉这才想起来,刚才只顾着高兴,不小心说漏嘴了。只得搪塞道:“是我们班主任,我和她聊天的时候提到草药,她无意说的,她家里有个亲戚是中医。”
姐妹仨厨房里随便吃了点饭,就回前屋了。一会就说不饿,否则宋氏肯定会斥责她们没规矩,不等大人就先吃饭。
于婉仔细回忆起来:前世,老师提过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烘干。将中药材置于烘房中人工加热的方式进行干燥,人为将中药的水蒸气蒸发。这样中药品质有保证,而且也不受天气影响。但是温度把控比较重要,好像花和全草类温度最好40℃以下,浆果类水分大,可以7090℃。至于具体多少温度合适,还得凭经验。所以,于婉得要先少量试验。
可是烘干得要有地方呀,且不说专业烘房了,至少得要有个相对封闭不淋雨还得有窗户透气的地方。
于婉瞅了老屋前后一圈,后屋是不可能的,东西两间只够住人,堂屋到处都是乱七八糟东西,还有一堆粮食。
前屋也就两间房,一进门就是于海夫妇住的,相对里间三姐妹的大一些。放了一张床,两个破柜子,一张小方桌,几把小竹椅,农用工具等,剩下地方也是小的可怜。而且今天仅有的地方还有摆满了几筐草药。
可是眼下,也只能把于海夫妇这间屋腾出地方来了。
于婉让于娟去院子一角搬些砖头,再拿些柴火。让于妙找一个破芦席剪下一小半,一会铺少量草药。她自己则把于海夫妇房间里靠窗的位置规整出来,有窗户才能把烟气和水气排出去。
三人一起用砖头搭出一个封闭的长方形灶台,高约半米,上面架起竹竿铺上芦席,然后均匀铺上一层草药。于婉又去厨房灶台,把柴火引燃,大火变小火后,掏出来放到草药下面。可是没一会功夫,草药还是打卷了,有的还焦黄了,明显温度过高了。
这时候于海夫妇气喘吁吁跑进屋里,却看见姐妹仨围着窗户前的新灶台打转,还不时有烟雾从窗户飘出去。
还好虚惊一场,他们从远处看到前屋窗户有烟雾,还以为家里着火了,一路小跑回来。
第二十三章 天公不作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