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天昊脸色铁青,一步一步的走着,尽管一点也不想听旁人的议论,可小声的嘀咕还是传到他的耳中。
纺织厂这个厂区他还是很熟悉的,厂区很大,占地将近200亩,由办公区、纺厂和织厂组成。
纺厂又有清花车间、前纺车间和细纱车间,织厂有织布车间、摇纱车间、准备车间和筒摇车间等组成。
星海纺织厂在解放前就已经创建了,逐渐的做大,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工厂从日本、比利时等国采购了一批先进的设备,同时扩大了经营规模,有几款产品还获得了国家优质金奖,是星海市赫赫有名的企业。
在纺织厂的鼎盛时期,厂内的从业人员达到5000多人,生产规模能达到5.8万锭,产品更是远销国内外,年销售额近2亿元。
现在很多老工人还非常怀念八十年代的时候,因为当时纺织厂的工人工资高,待遇好,而且结婚对象也都不愁找。
当时人们口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纺织厂的闺女,铁路局的女婿,建筑工人不用提。”
那个时候父亲宁沧海是厂里的维修工人,业务骨干,宁天昊经常到厂里来玩。
纺织厂里女工居多。圆筒形白帽、印着厂名的白色围裙、厚实耐脏的袖套,是当时纺织厂女工们的标准装束,在全国都差不多。
后来,这样的装束反复出现在不少影视作品当中,可以说是一个经典的产业工人形象。
那个时候宁天昊问父亲:“那些女工为什么要戴着圆筒帽呀?”
父亲就告诉他:“生产车间里都是飞转的机器,女工必须把头发盘好塞在帽子里,这是人人必须遵守的安全准则。”
父亲是个非常讲原则的人,比如一定要等一家人坐齐了才开饭,比如借了人家的东西一定要按时还,说过的话一定要算。
所以说他出卖了纺织厂,宁天昊打死也是不相信的。
纺织厂的厂区除了工作的地方,还有生活区,散布着食堂、澡堂、诊所,还有小小的运动场,可以说这里是个小社会。
有的大厂,甚至有自己的学校。
不过,那都是八十年代的辉煌了,进入到九十年代,尤其是到了中期,行业竞争的压力非常大,毕竟各地的纺织厂不少,技术水平又差不太多,星海市纺织厂便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工厂的效益年年下滑,逐渐到了破产边缘。
这一次市里面决定对纺织厂进行改制,由钢铁厂来并购,也是无奈之举。
可是钢铁厂收购纺织厂,并不是想继续发展纺织行业,并且对现有的职工不管不顾,这让工人们非常反对。
宁天昊穿过生活区,来到一座苏式小楼。
他走近最外侧的一个房间,敲了敲门。
“咚,咚。”
门开了,一个胡子拉碴的男人探出头来。
“天昊,怎么是你?”
此人是刘忠宝,纺织厂的工会副主席,和宁沧海是好同事,也是好朋友,认出门口的来客是宁天昊,略微有些吃惊。
宁天昊的肩膀耸动了一下,“刘叔,我想来问点事。”
“好,快进来。”
刘忠宝把宁天昊让进屋内,又拿起暖瓶给他倒了杯水。<
22 飞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