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5章 被割的尾巴[2/2页]

青春躺不平 结草成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凤山却没闲着,每天天不亮就出门,下了班又很晚才回来。有时还和高征宇母亲商量着什么。
      大约清明节后不久的一天,就是学校组织去北面山梁背面的烈士墓(那里安睡着解放这座城市牺牲的烈士们)扫墓后没几天的那个周日,高凤山招呼高征民和高征宇道:
      “今天正好都不上学,走,跟我劳动去。”说完,顺手从煤棚子里取出不知什么时候准备好的镐锄、铁锹,递给他俩。
      他们扛着锹锄,离开家属宿舍区向西,翻过一道土坎,来到一道深沟的半腰处,那里正好有一片平坦处,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变成了一块整理好的土地,有学校的操场大小,原来坑洼处已被填平,几道土坎也被修理整齐。
      高凤山带着小哥俩来到地头,指着地边一堆人粪牛马粪混杂在一起的粪堆说:
      “开始干吧,把这堆粪都撒到地里,尽量匀些。”
      高征宇明白了,原来父亲利用闲散的时间,在这开垦了一块自留地。
      农活,对于出身于山东乡下,靠扒火车闯关东(按高凤山忆苦思甜的说法,当时管他们叫盲流。高凤山先后被遣返过两次,直到第三次上面允许流动人口落户在工矿企业的重体力工作方向上,才安定下来。多年以后,高凤山看电视剧《闯关东》,每每老泪纵横)的高凤山来说,是驾轻就熟的事情。
      地里很快有了玉米、高粱、谷子,当然还有豆角、茄子、黄瓜、土豆等各式各样的蔬菜。自此,家里的各种菜换着样的吃,实在多得吃不完,还经常被高征宇母亲送给左邻右舍。
      高征宇最爱的是父亲地里的西红柿。
      每次到地里,高征宇就会一头扎进柿子秧架下,摘下一颗大大的、红红的、带着浅绿暗纹、透着沙瓤的西红柿。掀起背心前襟一擦,吭哧就是一口,任凭西红柿的汁液伴着黄绿的籽粒,顺着腮帮子向外喷溅。希里呼噜连续两个大大的西红柿下肚,再干起活来,即使收工回到家,都不觉得饿。
      转眼到了秋天,高征宇家的院子里,堆满了收获的庄稼。在父母的操持下,玉米、高粱、谷子被装进了麻袋,送到了附近生产队的磨坊,改善着全家的餐桌。
      除了养猪、开小片荒、种自留地,高凤山还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架圆圆的像小钢炮一样的物件。高征宇见父亲将干玉米粒放进去,架在炭火上转动,看着上面的压力表差不多了,把它拿下来塞到一个铁丝网织成的袋口。嘭的一声,一阵烟雾过后,满满的一丝网爆米花。
      闲时的黄昏,附近十里八村的乡土路上,经常移动着高凤山挑着爆米花机的身影。
      这一天,高征宇放学后,像往常一样进门就向里屋问道:“妈,我爸啥时候回来?”
      孩子们饿了都会这样问。因为在高家,父亲回来了才能吃晚饭,是母亲从小给他们立下的规矩。
      见里屋没有回音,高征宇将喝了一半的水瓢放到水缸盖上,抬腿走进了里屋。
      一进里屋,高征宇愣住了。只见母亲斜坐在炕沿上,眼泪不停的、无声的、像断了线的珠子向下掉着。
      “妈,怎么啦?”高征宇小心翼翼的问。
      “你爸被保卫科抓走了。”
      说着,母亲快速的抹了一下流到嘴边的泪水。
      “啊。凭什么?他们凭什么啊?”唇边已经开始有了浅浅绒毛的高征宇不忿道。
      “说他开小片荒、种自留地,搞非法副业,是资本主义的尾巴,要割了!”
      母亲按照自己的理解,重复着刚才矿保卫科来人的话。
      “啊!”高征宇呆呆的楞在了那里。
      经过大会小会的批判、检讨,三个月后,对高凤山的结论下来了:降薪三级,留矿察看,以观后效。
      这就是马科长所说的对高凤山的处分。

第15章 被割的尾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