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每年过年前的几天,高征宇的母亲用攒了一年的布票,买来几十尺布,挨个给孩子们做新衣裳。听着缝纫机哒哒的转动声,每个孩子都期盼着那件属于自己的新衣服。
有两三年,母亲甚至将自己的旧衣服改制一下,做成高征宇身材大小的衣服。对此,高征宇的哥哥无论如何不肯穿在身上,说这是女式衣服,穿不出去。
而高征宇却不以为然,他觉得毕竟是新款的衣服,总比那膝盖、胳膊肘、袖口磨得发白或露出线头的旧衣服,强很多了。
对于脚上回力牌球鞋知足的另一个原因,是之前高征宇的鞋子确实很尴尬。
去年冬天,在学校住宿的高征宇,脚上穿的是母亲给他缝制的手工布鞋,外表看起来类似“北京绵”,当时一种机器制作的布棉鞋。
母亲用浆好的布纳成鞋底,蓝黑色条绒布的鞋面,内衬棉里。这种棉鞋胖头胖脑的,虽然不好看,但比机器缝制的多用了很多棉花在里面,所以很暖和。
但也有尴尬之处,就是不太结实。
每天晚自习间隙的时候,随着同学们围着操场跑完步后,高征宇回到宿舍后的第一件事,是从床尾的挎包里,拿出针线,坐在床头,缝补他那张开嘴的鞋子。
连接鞋帮和鞋底的麻线,时间久了,经不起他那双青春有力的大脚,每次跑下来,即使再小心翼翼,这双自制的棉鞋,还会毫不客气的张开嘴,让他的脚趾头喘喘气。
大河马经常调侃道:“征宇,你的脚趾头又饿了啊?”
好几次,高征宇站在商店柜台前,看着货架上摆着整整齐齐的崭新北京绵,又低头看看自己脚上臃肿的、前脚掌处已经几乎连不住线的鞋子,手伸向自己仅有几块钱的口袋,犹豫许久,最终还是转身离开。他舍不得从每月生活费中,拿出五元钱来买鞋。
高征宇口袋里的钱,除了他每月的伙食费,只有两三块钱的余份,那是他用来买书本的钱。如果买了鞋子,就要从饭票里省,那他必须饿上几天才能凑够。
鞋子可以每天缝补,可肚子本来就吃不饱,如果再饿上几天,恐怕他是没有机会扛下来的。
高征宇不淡定的原因大抵如此。
对眼前王志刚的旅游鞋,高征宇并不羡慕。他觉得那只是一件物件而已。
王志刚表面上随意道出旅游鞋的价格,无非是显示他的阔绰和他母舅能搞来外贸货的优越感,这些都不足以震慑高征宇。
他感到压迫的是,通过这件事,发现了他与其他人的差距。
曾几何时,高征宇认为自己马上就可以成为一个城里人了。但现在看来,他还不是。最起码见识上,他还差很远。
而让他自卑的是城里这些未来的同事们,对待此类事情习以为常的态度。他不知道到底还有多少这样的差距等着他,不知道身边的人都在想什么,更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想?
高征宇清楚自己需要追赶,但这种追赶,就像初中的路程应用题中同向行驶的两列火车,在你追赶的同时,别人也在前进。对于一个像他这样起点的人,要追赶到何时呢?
第31章 虚荣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