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0章 那些托儿们[1/2页]

青春躺不平 结草成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姜汉杰也不和他废话,看了一眼高征宇。两人目光相碰,虽然无声,却互相读懂了里面的鼓励和肯定。
      天气已是九月底,白天的太阳依旧热辣辣地晒着地面,但已没有了盛夏的躁脾气。早晚的凉气渐渐浓重,大街上,人们的装扮开始展现对季节理解的差异。
      上午九点,各大商业开门营业的时间。
      临近国庆中秋前期,重庆路上的人流明显比平日多了起来,整条街一派热闹景象,商业集中地带更是摩肩擦踵,人流如织。
      围绕着百货大楼周围的街头地摊,借助商业中心的优势,生意都格外的好。
      今天,“板寸头”和他们的地摊,照例占据了街头转角几个大落地橱窗前的黄金位置,摊前始终有三五个人围拢着,在讨价还价。
      一般情况下,地摊主们都没有固定位置,遵循着随来随走或者先到先得的惯例。但这个转角商场橱窗前的位置例外,那是“板寸头”们练摊的专用地。
      即使有摊贩先占了,一旦“板寸头”们出现,这些小家小户摆摊的,赶紧知趣的另觅他处;否则“板寸头”会一把掀翻那些不懂规矩的地摊,甚至恶语相向。而那些小摊主们,看着这些人的眉眼和架势,往往也忍气吞声,不敢惹事。
      从西安大路转过重庆路的街口,直到百货大楼的两侧人行道和树荫处,已经三步一摊五步一堆的遍布了各类商贩。
      今天,摊主们满意的笑容和对生意的期待写在脸上,热情地招呼路人,卖力地介绍自己的货品,熟练地讨价还价,不断有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这边,负责望风的“板寸头”,像往常一样斜靠着一颗树下,百无聊赖的叼着烟卷,摆弄着手里的打火机,时而抬头望一眼市场管理所的方向。
      今天似乎没有什么不同。
      “板寸头”早已习惯了姜汉杰的例行公事。当远远的大盖帽开始转过街角时,他只需给弟兄们一个暗号,大家就会在十几秒内散得无影无踪。
      太阳开始热辣起来,橱窗前柳树遮阴处的摊位,正好体现出了位置的优越性,聚拢的买家明显比其他地摊前多。
      “板寸头”不时地指挥着“托儿”们,帮着摊主忽悠路人成交。
      “托儿”战术是这条街上撂地的摊主们,最主要的销货手段。
      当摊位冷清的时候,他们会出动三四个托儿,假装围着摊位挑选衣物,这么一来摊位就显得格外热闹,路过的人会被吸引过来。这时几个托儿就会悄悄地撤退,然后另外一组托儿再假装被吸引到这里。
      他们一般都不会直接劝人买,而是上演一出“自买”的戏。
      比如:其中的一个托儿惊喜地喊,“哎呀!这件牛仔裤我找了很久了,这才80块,上次在友谊商店出口转内销我没赶上,那要120块呢!”
      旁边另一个托儿赶紧压低声音道,“小点声,看我一会儿怎么和他压价!”
      接下来便是一番讨价还价,然后假装60块成交,付钱后拿着牛仔裤满意离去,嘴里还不忘念叨一句,“今天捡着了!”这么一来,旁边的人会忍不住动心,毫不犹豫的购买。
      “板寸头”和他的兄弟们,每天都在这里演绎着他们的桥段。
      眼下摆满滚包衣服的摊前,三个外地人模样的妇女驻足下来。
      “大姐,看看咱这衣服,纯进口的,今年最时髦的,国际流行款,随便挑随便选啊。”摊主卖力的介绍着。
      “多少钱啊?”其中一个随口问道。
      “原价一百,今天四十大甩卖。”摊主不刻意去看她,继续向一个过路的人招揽生意。
      “你这不像是新的,是滚包衣服吧。”其中一个妇女问。
      “大姐,这衣服百分百的进口货,您看这商标,全是洋字码,主要说这样子,国内根本见不着啊,您要穿上,保管全城就这一件,这款式,没的说。”摊主有意回避衣服的来源。
      这时,旁边凑上来两个时髦的女人,“这衣服不错,穿上它有版有型的,绝对好看。”
      那外地妇女有点动心,拿起一件穿在身上试了试。
      另一个外地妇女说道:“还行,就是颜色有点艳,算了,再转转看看吧。”
      年轻女子见说,犹豫着放下衣服,被另一个同来的拉着转身准备走。
      “大姐,这衣服你都穿了,说扔下就扔下走了?”摊主脸色一沉,口气硬了起来。
   

第50章 那些托儿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