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2章 市局实习坐实了[1/2页]

青春躺不平 结草成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他忽然发现,原来身边的秋色竟如此迷人,只是自己每天匆忙赶路,忽略了这些。
      最令他开心的是现在这样的仲秋时节,村里村外一派丰收的景象,好吃的东西数也数不清。
      记忆里村外田边的柿子树是无主的,随便吃。可是,刚从树上摘下的柿子,涩得根本没法吃。
      麦子、地瓜、棉花之类的不用说,家家户户满筐满囤的。
      苹果、梨、红枣之类的满街满院子都是,最好吃的是雪桃,整个桃捧在手里,比他的脸都大,一时吃也吃不完。
      印象中最捣蛋的事,是对生产队大车(马车)的伏击。像村里其他的小屁孩一样,守候在姥姥家的门影里,等生产队往打谷场拉花生的大车,从门前经过。
      放过摇着鞭子的车老板和车头,闪到车尾,向上一跳,薅住叠放在车上的花生秧,一个千斤坠,有时多、有时少,总会有一大把花生秧被擒在手里,然后抱回姥姥家的院子里。积攒得差不多了,姥姥会把秧根部的花生薅下来,放在笸箩里晾干。
      记得有一次,也许是大车上花生秧堆放的太散,他跳的太高,又用力过猛,结果半个车尾的花生秧,都被他拽散下来,哩哩啦啦的散了一地,迫使车老板不得不停下车来。
      可这小屁孩却无视车老板的存在,自顾自的仍往自家院子里抱花生秧。害得车老板哭笑不得,连忙制止道:
      “你们这些小崽子,少偷点我也就当望不见了,你好好望望,这可是半车花生啊,总不能都扛到你家里去吧。”
      每想到此,高征宇都不禁哑然。那时,在大人们的眼里,生产队的东西就是自己的,孩子们也被灌输得习惯于这样的事。
      高征宇喜欢吃秋天地里刚刨出来的花生。犁锄过后,花生秧被翻起,摘下根部的花生,果壳还没干硬,清新湿脆,带着土香,吃起来爽口又不腻,吃饱了一天都不饿。
      趁着大人们在地里干活,孩子们往往三三两两地躺在松软的地上,剥开湿润的花生壳,吃着清脆的果仁,闻着泥土特有的气息,看头顶耀眼的太阳在云间穿梭,是很惬意的事情。
      地里还有更好吃的。
      那是翻开泥土后白白的虫儿,花生秧下特有的,用火一烧,外焦里嫩,满口虫香。
      还有“东南西北”(蚕蛹),小伙伴们会先把它拿在手里,蛹尖朝上,口里喊着东南西北,这蚕蛹被捏的不舒服,头会自然不停的扭动。
      玩过一阵,它们和捉来的蚂蚱、扁担钩、螳螂、豆虫们一起被送到架着的柴火堆里,烧成即时的美味。
      麦子收获时,家家都会喝麦粒粥。新打的麦子粒熬成粥,麦香扑鼻。
      就连麦穗,也会被用来烧着吃,不过即使烧熟了还是太硬了,高征宇不喜欢,因为那时好吃的东西太多了。
      至于满地的地瓜,烤制的方法更独特。
      大人们收工回来,生火做饭。当锅里的饭煮熟,灶膛余火未烬,会将地瓜埋在里面。
      第二天一早从余烬中刨出,剥掉外边薄薄的皮,是一层烤硬的壳,略有些焦,但很有嚼头。里面黄黄的喧软的地瓜瓤,香甜可口。比城里市面上铁桶烤地瓜,不知好吃多少倍。
      地瓜晒干后会被磨成粉,再熬成浆制成粉条,晾挂在一排排铁丝上。生产队里会有专门做粉条的作坊,刚刚晾起来的粉条软软的,吃到嘴里爽滑易口。
      只是,大人们不让孩子们多吃,说怕涨坏了肚皮。离高征宇老家不远的龙口,所产的龙口粉丝,享誉全国。
      说起龙口,高征宇想起老舅经常骑车带他去那里赶集。
    &n

第62章 市局实习坐实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