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兴奋,劲头也就上来了。
高征宇发现,在企业科工作,福利可真是不少。
先说饭局。
每个委、办、局年检工作的中午,主管部门负责接待的同志,都会安排到附近的饭店午餐,有鱼有肉。不过,对于饮酒,高征宇一直避免涉及,一是自己不喜欢饮酒,二是喝完酒后脸红,那样下午工作时有失体面。
科里对于这种饭局,既没明确提倡,也没明文规定不允许。
由于机关没有食堂,科里也没集中解决午饭物体,让大家背着饭盒去现场办公,很明显即不现实也不合时宜。对于这种模糊的管理边界,自然是能回避就尽量回避,好在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再说礼品。
在每个主管部门的年检工作结束后,都会有简单的礼品赠送。有时是一件床单被罩,也有公文包等办公用具,最俗的是一条烟两瓶酒,更多的是粮油米面类的一些福利。
这种粮油米面类的东西,是此时机关企事业单位最普遍的福利形式。
由于刚刚从紧缺经济中摆脱出来,很多人还是喜欢这些能吃能喝的实在东西。
如果哪个单位过年过节不发些类似的福利,就仿佛对不起职工,这个单位的领导定会饱受非议。而一些效益好的单位,甚至还会将肉禽蛋等副食一应俱全的分给职工。
还有用车。
在供销社系统年检期间,高征宇还结识了一个物资贸易公司的王总。他的司机是高征民同学,因这层关系,王总也和高征宇近乎了许多。
高征宇也乐得这种近乎,王总公司有一辆半截子货车,高征宇隔三差五需要用车时就会借用,很是方便。
春节渐渐近了。而企业科的福利也到了。
这天刚回到科里,段鹏举通知大家下楼搬东西。
下到院子里,高征宇看到了满满一卡车大米,用麻袋装着,结结实实地叠放在车厢里。
工会主席站在卡车旁,登记着数量,以科室为单位依次发放。
这个福利是李明德局长打的招呼,局里统一从其曾经工作过的六台县下属的饮马河乡采购的。
据说那里沿着饮马河一带的稻田,曾是清皇室的贡田,所产的大米,都要运到京里去的。因产量有限,当时普通人很难吃到。
看着满车的大米,高征宇不禁想起了稻田,初中时的一次学农劳动,他曾经插过秧,那是他唯一一次接触水稻种植。
烈日下,同学们卷起裤腿,帮助学校附近公社的生产队插秧。
先是由一个老农民模样的人,给大家讲解怎样插秧。随后,十个人一组,横排站在稻田的一头,左手拿一把秧苗,右手的拇指食指将秧苗栽入水下的泥中,每隔十几厘米插一株秧。
插秧这项劳动看似简单,其实劳动强度很大。即使是壮劳力,一天下来,都会精疲力尽。
最累的是腰,弯着身子在水田里后退着,一把一把地插,插到田头再返回。几个来回下来,人就有些撑不住了。
尤其是那一直弯着的腰,简直都快要断了,每次直腰都是艰苦的过程。
刚开始插秧,大家还穿着水鞋。插着插着,很多同学干脆都把水鞋扔到岸上。因为,水鞋陷在泥里,每拔一次都很吃力,还不如光着脚来的痛快。
临出门时,母亲吩咐高征宇要穿长衣服,戴好草帽。
插秧那天,烈日当空,天气异常酷热。双腿站在田里,轻风拂过水田,倒有几分清凉。
高征宇觉得长衣和草帽有些碍事,就将衣帽除去,只穿背心赤膊插秧。
除去衣衫后,倒是凉快
第75章 这么多福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