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初暂离了星程项目组,就一头扎进了实验模型仿真项目组里。与此前不同的是,这个项目组的成员年龄结构更加轻量化,多半都是二十出头年纪相仿的小伙伴,一个礼拜不到大家就熟了,因为底层结构要事先根据生化试验特点定好层级,讨论的时间就占了大半。对阵的,联盟的,叫嚣比手速的,热闹无比,还有聊天室里分组讨论也吵嚷成一片,谁说话对谁的胃口,谁特技满点招人喜欢,谁与世无争默默观战,这么一讨论就再分明不过。
线下再组织能见面的见面,不能见面的视频在线,又一轮对接口定义、传输协议和模块功能的各抒己见,一个星期过去。
到了五月的第四个星期一,项目公开招标的企业千乘软件也加入了项目组。
以上是软件程序组的状态。
陈初所在的模型养成组则规矩的多,大分子,小分子,有机,无机,代谢、培养,无非是把大实验小实验,系统试验,分组试验分门别类罢了。
各高校试验的侧重点和绩点不一样,所以各自负责的门类略有差异,没什么好说的,大家各自领了自己的任务回去,先整理数据。
优先级吗?从应用层面来讲,自然是如今大火的菌改了,这不月壤改良试种高雪椒都成功了,虽然成本颇高,但是只要性状稳定就算无法量产,除了货运周转速度慢,成本稍高,也没什么,毕竟这年头最不缺的就是有钱人!消费吗,总是物以稀为贵的。
其次就是肿瘤药物的化代了,理想诚可贵,生命这根烛火也得高,要想活得久总绕不过解决人类自己的极限寿命问题,毕竟活得久,总会遇到肿瘤。
不过比起这些,陈初感兴趣的还是活化酶的研究,因此在按照项目组要求的进度里,他还收集了大量酶反应的试验数据。
天上一时人间一年,搞科研和修仙差不多,都是求道、突破极限,这不,一晃又一个礼拜过去了。
为了忙这些事,白杨和陈初虽然同在一个学校,但是见面仍然是寥寥不多的几次晚饭时间,其余时候不是她去参加团队热场就是他去实验室找数据材料。
当两个人都忙着工作的时候,生活就变得简单。
白杨一度觉得自己找了个假男友,谈的是网恋。好几次她想和黎望舒探讨一下,关于恋爱的定义,都因为对方的晚归而放弃。
这天终于在准备关灯的时候听到了蹑手蹑脚进来的某人脚步声。
“黎黎,可算咱俩能清醒的同频了?”白杨坐起来见黎望舒夹着一个小包,正靠在墙上换鞋。
“没把你吵醒吧?”黎望舒见白杨一副终于见到你的盼归表情,登登跑过来,趴在床头问,“怎么还不睡觉?”
“有点事问你,”白杨见她还没有睡觉的意思,准备打开话匣子,先来一遍一百个常见的恋爱问题答疑。
两人坐在床上嘀咕了半个多小时之后。
“所以你觉得恋爱的本质是为了什么呢?”白杨问。
“建立亲密关系呗!”黎望舒一本正经科普,“在进入下一个进程前,调试程序,
第九十一章 平平无奇的学习生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