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朝堂之上,几经口舌论战,多方妥协之下,方才定下安心妙计。可谁又能料到,雨后初晴,刚抬头看天,就有惊雷骤响。
宁远的消息,一条接一条,就没有个消停。
当然,洛阳发生的这一切情况,已经进入草原的方君毅是半点不知了。
宁远誓师出征当天,方君毅率军进入草原。第一天,大军行动迅捷,照着草图,估摸着大概路线,一路奔驰。
草原的环境,着实令方君毅与秦军将士们感到新鲜。
无边无际的原野,到处秋草泛黄。偶尔看到一抹绿色,还是某种不知名的倔强野草,在秋意肃杀中展现顽强的生命力。
若要问,这第一天的景象还有哪里不足?那便是广袤无垠中,一眼望去,实在过于单调。
无论是高低起伏不定的小土坡,还是一马平川的旷野,泛黄的野草,永远都是最亮眼的主角。
所有人的新鲜感很快就消退,队伍变得十分沉默。
天色渐晚,日头西沉。
方君毅下令全军就地扎营,陌生的草原让他很没有安全感,夜里更是摸不清方向,盲目夜行军,是在自寻死路,扎营是最稳妥的选择。
营地的选择,方君毅没有什么经验,主要还是听了韩伯韬跟杨琛两个人的建议。
就地扎营也不是胡乱扎营,营地附近就有水源。
六千多人,拿出简易的装备,搭起了一个个简陋的帐篷。
白色的篷布,红色的篝火,这是草原夜里最常见的一幕。
战马倒是方便,随手一放就自己吃去了。
草原里,没有条件埋锅造饭,大家伙都是围着篝火啃的干粮,其实也不是别的,就是一些饼子,干巴巴的,就着水吃下,不怎么可口,但就是顶饱扛饿。
安排好营地,布置好警戒。
方君毅、韩伯韬、杨琛、石三郎四个人也围着火堆坐在一起。
一手拿着饼,一手拿着水囊,边啃边喝,边吃边聊。
“方帅,这草原也没什么嘛,干巴巴,到处是草!”
石三郎嘴里啃着饼子,表情就好像啃草一样。
“草原嘛?可不就是草。”
方君毅耸耸肩。
说完,韩伯韬跟杨琛二人不禁笑了起来。
看到韩杨二位将军笑话自己,石三郎作为这里军阶最小的一个,能怎么办。
学着方君毅刚才的样子,耸耸肩,继续低头啃大饼。
取笑的精髓在于能看到效果,一旦别人无所谓,这取笑也就没劲了。
“方帅,咱们白天可是跑得一刻没停,估摸着怎么也有个一二百里吧!”
韩伯韬收起玩笑,转过头说起了正事。
“二百里倒是没有,最多一百八十里。”
杨琛摇了摇头,给了个更精确的数字。
韩伯韬“咦”了一声,诧异看着杨琛。
“真的假的?老杨,这你也都记着呢?”
方君毅也不禁瞅向了他。
面对韩伯韬的质疑,杨琛点了点头。
“出宁远后,我估摸着**,每隔三十里算了一次。”
“扎营那会儿,算的真切,整整六次!”
韩伯韬啧啧不已。
石三郎啥也不管,闷头继续怼着大饼。
方君毅倒是看着火堆若有所思。
看来这杨琛也不是一般人啊,明显这一点就比韩伯韬强多了。
可为啥杨琛军伍多年,还是宁远一个小小宿卫中郎将呢?
方君毅很是不理解。
宿卫中郎将虽然也是五品将军,但却是五品将军的最末流。韩伯韬这厮都能混个鹰扬中郎将,这可比杨琛足足高了三级。
大秦军制,中郎将为五品,是将军起步。而宿卫中郎将则是中郎将的起点,添为五品将军最末流。其上还有武卫中郎将、选锋中郎将、鹰扬中郎将、昭武中郎将、虎贲中郎将以及最高的伏波中郎将。
以杨琛的水准,兼从军多年,怎么着也不该是最末流的宿卫中郎将才对。
这个疑问,方君毅只能暂时埋在心里。
“方帅,你那个舆图上,有咱这个地方吗?”
韩伯韬又问方君毅。
这个地方,位置不错,有水源,足够六千人扎营,理所应当标记在舆图上。
听到这个问题,杨琛看了过来,就连石三郎都抬起了头。
这个问题,方君毅也不知道答案,他的脑子里确实没有这个地方的印象。
拿出舆图,就着火光,细细比对。
研究了一会儿,方君毅又收起了图。
“图上有这个地方,名叫回马沟,是匈奴人南下放牧的宿营地之一。”
听到这个回答,韩伯韬松了口气,石三郎低头继续跟大饼较劲。
杨琛也默然收回了目光,看着火堆,啃了一口大饼,低着头细细咀嚼,似乎有心事,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n
第29章 草原孤军第一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