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落北城,依山傍湖,风景秀丽,这里是熙国达官贵人最喜爱的度假园林。八月初十这一天,北城一下子来了两名熙国皇子。
一名年长一些,生的浓眉大眼,气宇轩昂,是二皇子曹王赵律。另一名也就十八九岁,长的白净瘦弱,是七皇子魏王赵丕业。
两位兄弟均已封王,只不过经常在外走动,所以在民间也有雅号。赵律被称为仁王,而赵丕业小小年纪就有了侠王的美号。
赵律道:“七弟,关于贩卖吴人的事,查的如何?”
赵丕业道:“皇兄,我已查明,确有此事。在这碧落城中经营这勾当的,是一个叫天龙帮的帮会。”
“吴国虽然战败,但余部尚有一战之力。如果在熙国吴人被迫害的事情传回去,无疑将会增加他们的抵抗意识,造成双方更大的伤亡。我有意妥善处理此事,七弟你意下如何?”
赵丕业道:“一个小小的天龙帮,我一夜之间就能将其扫平,只是要看皇兄有没有这个决心。”
“决心是有的,只是仍有顾虑。常颖婷到了吗?”
“到了,没有宿在北城。”
“哦?”赵律眉毛一皱,“南境不稳,湖神大典在即,正是笼络人心的最好时机。还是说,她为了凝尊八石砚?”
“谁管她为了什么!常中正家的人,个个心思甚多!”
赵律合上卷册,笑道:“七弟,不说这个了。你刚才说遇到个有趣的事情,是什么?”
赵丕业来到窗边,指着湖对岸道:“皇兄请看。”
今天碧落晴空万里,能见度极好,赵律走过来,打眼一瞧,道:“那是个擂台,还有人围场子?”
“皇兄批了一上午卷宗,不理窗外事罢了。他们从清晨开始搭建,现在已经基本完工了。”
“百姓对于比武的看法如何?”
“无非就是看个热闹,图个消遣罢了。”
赵律两手支在窗栏之上,语重心长道:“我倒希望熙国百姓能够保持尚武的精神,别看承天府内歌舞升平,可北方的渊国一直对中原虎视眈眈!”
“南方诸国,偏安一隅,用歌舞诗词足可麻痹安抚。可在一统天下的顺序上,武侯坚持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方针。征吴之前,朝中上下盲目乐观,以为三个月内可以平定,结果一打打了三年。这三年时间虚度,等于放任北方渊国兼并弱小,将势力做大,现在还有谁能牵制住渊国?”
赵丕业道:“皇兄,我看北方形势,西北的长夏国倒可以扶持一下。他们在大东山与渊国对峙多年,互有胜负,正好可以在侧翼牵制住渊国。”
赵律道:“七弟你有所不知,在我刚才看的时讯中,长夏来使在瀚门关外遇袭失踪。长夏将不会派人出席下个月的庆功宴和武道大会了,这里面定有蹊跷。”
“瀚门关?马宝是干什么吃的,连外国使节过界都护不住!”赵丕业一挑眉,眼中闪过一丝杀气。
“失踪的使节来头还不小,是长夏的小王子,百里亦腾。”
柳先生住的地方很容易找,就在南城城隍庙的隔壁。熙熙攘攘的人流声,卖艺耍猴的喝彩声此起彼伏,这种地方还能专心写作
第13章 笔与长枪[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