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陈母走过来,说,“说啥子呢?“\n 陈父说,“我同他们说填报志愿的事。“\n 陈母又进厨房去了。\n 陈鹏忽然耷拉着头,显得不惬意。\n 陈父就看他说,“儿子啊,这是现实。只能这样。“\n 陈鹏没做声。\n 周汉芳知道陈鹏内心难过,但又不知用什么话来劝他。\n 陈父端起茶杯喝一口说,“好了,你们聊。”\n 就往后头厨房去了。\n 这一晚。\n 大家相聚在陈鹏白天登记的三间旅馆房中最大的一间,将厉小丽买的水果点心一齐摆放茶几上。张贵阳和何山找服务员要了四瓶开水。一齐放在茶几旁的地上。张贵阳何山主动当服务员。不时为大家倒水,斟茶。\n 金玉喜先聊她家乡的一件趣事,说他们家乡有一对夫妻,丈夫上广东打工半年,一天突然回来,到了村口,却没有进村,直等到晚上十点才进屋。当场抓到自己的妻子同村主任睡在一起。接着厉小丽聊杨曦的父母,说杨曦走后杨曦的父亲——先后两次自杀未遂。杨曦的父亲是受县委县政府多次表彰的县农业局优秀农艺师。接着,纪学峰聊他报考上海交大。蔡怀秀说她要报中国人民大学。陈鹏说周汉芳将报清华或北大。除几个成绩好的,其他人都表示就近选。其中安梅说报西南财经大学,陈玉娥说报成都理工大学,李蓉说报四川师范大学,姚玉莲与罗蜀生同时说报四川电子科技大学,李渡说报西南交通大学,何山则说报湖南工业大学,厉小丽说,“那我们同一个地方。”何山说,“不,湖南师范大学在长沙,湖南工业大学在株洲。”张贵阳则说他报重庆工商大学,唐蓉蓉王木香则一致说报成都中医药大学。\n 最后,大家目光一齐盯着陈鹏说,“光别人说,你呢?”\n 陈鹏说,“我可能去川大。”\n 按陈鹏的成绩,上川大不需加分就可以。\n 金玉喜看着他和周汉芳说,“你去川大,汉芳去北京,你们之间,岂不成牛郎和织女?”\n 周汉芳见陈鹏语塞,便抢着说,“现在电信交通方便。一年还有两个寒暑假。”\n 大家便没再追。\n 这时罗蜀生盯着金玉喜说,“你呢?漏网呢?”\n 金玉喜说,“我准备报西安交大。”\n 纪学峰说,“干脆报上海交大。我们当校友。”\n 金玉喜说,“茄子!我哪里那胆量!”\n 陈鹏说,“你上西安交大何意思?”\n 金玉喜说,“我爸说是他的指示。”\n 何山说,“总有理由?~?”\n 金玉喜说,“狗卵理由。他说,听人说西安交大不错。”\n 大家就笑。\n 大家喝着茶,吃着点心。大约二十分钟左右,张贵阳和何山又去切水果,将苹果和梨切成块,每人发两根牙签,插着吃。\n 大家一起足足聊了三小时。有说不尽的话。然而大家最不忍触碰的还是汶川大地震,和地震中走的二十四个同学,外加两位老师。\n 茶话会进行到一半。安梅忽然举手提议,“同学们,快分别了,我们唱支歌吧。”\n 金玉喜知道她想唱那天在小河唱的《永远的家乡》,就说,“梅啊,你等等,那首歌,还轮不到你,还是由我们的厉小姐来唱吧。”\n 厉小丽说,“啥子歌?”\n 金玉喜说,“华瑶那次在全校联欢会上唱的。”\n 厉小丽说,“《永远的家乡?”\n 金玉喜说,“对呀。那天我们在河里洗脸,她,我们安小姐忽然破开喉咙唱起来。把我震一下。”\n 厉小丽说,“那好啊,安梅,再来一遍呗。”\n 安梅说,“喜鹊的意思,要你唱。”\n 金玉喜就笑。\n 厉小丽看见金玉喜笑,就说,“我还没听安梅唱过歌,梅,来两句呗。”\n 大家便一齐看着安梅说,“来吧,安梅。”\n 尤其纪学峰说,“对,我真没听过安梅唱歌。”\n 这么一说,安梅就脸红了。反倒不敢了。\n 厉小丽鼓励她说,“没事,我给你开头,唱几句。”\n 厉小丽酝酿一下,便轻轻唱了开头一句。\n 安梅见厉小丽开了头,不能不唱,便接着唱。\n 等她开始唱时,厉小丽悄悄停下了。\n 房间里顿时剩下安梅一个人的歌唱。那声音怎么说呢,当然谈不上动听,但是作为一个从来不敢放声歌唱的学生,能在这么多人面前第一次放开,大家已经相当满意了。于是,大家开始为她鼓掌加油。\n 陈鹏尤其鼓掌得厉害。\n 周汉芳也使劲鼓掌。\n 唱到一半,她发现竟然就是她一个人唱,马上不唱了。于是厉小丽马上跟着她一起唱起来。她才接着往下唱。唱了一段,这时,房间内所有的人都被歌声打动了似的,竟然一起跟着唱起来。\n 完后,同学们相互看着,尤其是几个女生,竟然泪水盈眶。\n 陈鹏说,“怎么啦?”\n 蔡怀秀说,“好感人。”\n 姚敏莲也说,“是啊,想到马上要离开了。忽然听到这首《永远的家乡》,心情好特别。”\n 不知不觉,时间到十一点了。\n 陈鹏说,“到此结束吧。”\n 于是大家一起起身,或留下,或各自回房间,家住县城的,则径自回家。\n 同学分作两组,一组送陈鹏回家,一组送罗蜀生回家。\n 送走他们,大家才回到旅馆,各自休息。
第28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