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2章 谝[2/2页]

风吹陇上 择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前的状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林玉松。此时的林玉松,已经有些酒劲,再也按捺不住心里的愧疚,也倒满一盅,托到赵昌兰面前:“赵昌兰,你和老大现在的情况我也知道了,贾兰花这会在帮厨没过来,先不管她了。我林玉松对不起你们两口子,让你们遭罪了!要是实在难的话,就和老大回来吧,你还是我们林家的好儿媳妇!”说罢,林玉松也是一饮而尽,洪亮的声音惹得周围的人都往这边看过来。
      听到自己的公公这样说,赵昌兰积压在心中很久很久的委屈,终于往外倾倒了一些,再也抑制不住情绪,眼泪夺眶而出,英子看着母亲,瞬间也泪流满面。赵昌兰一边哄着英子,一边跟林玉松说道:“爹,我和青福现在挺好的,再过一段时间,我们的日子立马就好起来了,你也不用过于操心……”
      “大喜的日子,都高兴起来,爹爹,你们赶紧去下一桌敬酒吧。”林青照见此情景,连忙和青苗走过来。青苗扶着赵昌兰坐下,而后又坐在她和赵洁之间。一边是自己的大嫂,一边是之前认识的“漂亮的姐姐”,又趁着这个喜庆的氛围,林青苗可有得聊了。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三个原本就喜欢说话的女性,年龄也没有过大的差距,都卸下了负担,喧起荒儿来,果真是呶呶不休,把今天的热闹和喜庆烘托得更加饱满!
      与之相对应地,男人们的聊天,往往是在喝酒之后,以“谝”的方式进行的。真要是谝起来,从国家大事到乡镇消息,从天文地理到传奇历史,他们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倘乎说不拢了,酒后的拳头便要挥舞起来。以前这些讯息全靠道听途说,现在从收音机上、电视上,人们获取的内容就丰富得多了。信息获取越多越杂,传播就越多越杂。
      “老尚啊,你今年是赚了大便宜了!种了麦子,收成又好,价格又高,哪像我们这一个个的,听了上面的话,全都种的大麦,一下雨,啥都没了!”院中间的一桌上,几个人起了酒兴,一直喋喋不休。
      老尚被人一夸,兴致愈发浓厚:“这种事情,表面上看是天气惹的祸,实际上,都是由人来操纵的。县里面一说让你们种大麦,这好那好的,你们就信、就种;真好还是假好,这要看实际下来能收多少庄稼,能卖多少钱。这不,一年下来,上面说的好呢?屁影都没有!总归一句话,碰到事情不要听别人瞎嚷嚷,自己心里要有哈数。”老尚得意地说完,悠然点上一支烟。
      “那你心里的哈数当时是咋来的?”
      “这个嘛……”老尚伸出两个指头,“要从两个方面来说。第一,县里为啥要我们种大麦,说得好听,什么种经济作物能让老百姓致富,结果呢?下个雨,都倒地里了。你们知道县里那些当官的咋想的吗?他们当官的都是为了搞自己的政绩,搞改革,以后好升官,人家想的是这!”老尚用食指在桌子上敲着,“这第二嘛,叫做静观其变。你们都在呼哧呼哧地种大麦,这都是一种冒险;我就继续种我自己的麦子,这就很稳妥了。你们要是种好了,来年我再种也不迟,反正就一年的差别,种麦子比种大麦下来,少卖不了多少钱;你们要是种不好,麦子一涨价,那我就是稳赚不赔!”
      没看出来,平日里看上去木讷的老尚,在大伙的怂恿下,这个时候说起话来竟然有条有理,还捎词儿带句儿,使得众人惊诧不已:“老尚,你这一喝高还长学问了!”
      老尚仰头又饮一盅:“这个‘静观其变的这笔账,还是我侄儿子尚向前给我算的,得亏当时我听了他的话。他现在可是在西安念大学呢,现在又去北京了,那将来可不得了……”
      老尚谝得越来越厉害,周围的人也不例外,不管是高兴还是抱怨,不管是得意还是担忧,全都缠绕、交融在林青高和巧巧的喜气中,不断升腾。
      然而,在荣昌县,像老尚这样能够“静观其变”的人,毕竟是少数。那么,多数的人,心里蔓延和升华的情绪自然便是对大麦的厌恶,对上头政策的厌恶。消极的情绪从暴风雨来的那一天,从大麦躺倒在地里的那一天就产生了,正在一点点地积压,一点点地膨胀……

第82章 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