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成功的商人说过,财聚人散,财散人聚。\n 楚天齐一直把这句话奉为人生的信条,所以,他仗义疏财,不图回报。在阿军最困难的时刻,他伸出援手,就是例证。\n 看着阿军乘车离开东州后,他接连打了几个电话。其中一个,便是通知马继良,有关阿军回乡的事情。\n 当然,这些是阿军后来才知道的。\n 阿军从东州打到上海虹桥机场,手机终始保持通话,不敢挂机的原因,担心就是父亲的病况。\n 登机时,已近黄昏。\n 他坐在头等舱,眼睛望着灰蒙蒙的窗外,心情无比沉重。\n 按理说,头等舱是权贵人士所享用的,阿军并非权贵,他也没有想过,要却享受,而且,父亲的病还需要。但是,老天爷偏偏跟他开了一个玩笑。本次航班就剩头等舱了,爱坐不坐。\n 飞机在不断提高海拨,穿过乌云时,还带着强烈的冲击波。他感觉闷得慌,肚子酸酸的,原来,他今天仅在茶楼喝了一口茶,现在还没有吃过任何能填肚子的东西。\n 幸好,乘务员提供了一份便当,肚子总算不再是酸的。\n 拔云见日,心情大好。飞机在10000米的对流层,追着夕阳,向西飞行。阿军赤诚地祈祷着,愿父亲的病得以痊愈。\n 除了母亲和阿军兄弟四人,还有亲朋好友的期盼。\n 自县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后,父亲就像是被判了死刑,执意要求退院。母亲心想,也许是医院的水平太差,不如转院接着治疗。他在母亲的搀扶下,刚刚走出医院门口,突然一口鲜血吐了出来,接着便不省人事,吓得母亲六神无主。\n 此时,正好路过的同乡钟颍,见势不妙,连忙背着父亲送往县中医院,遗憾的是,被医院拒绝接收。\n 母亲不想就此绝望,想起了父亲的结拜兄弟,高学。\n “嫂子,把我哥送省城的大医院吧。”高学火速赶来,替母亲出主意。\n “好。”母亲说,“我已经想不起任何办法,就麻烦兄弟帮忙了。”\n “就我和哥的关系,赴汤蹈火都在所不惜。”\n 高学很积极主动,一会儿就联系当地120急救车。\n 正在上高中的四弟,闻讯而来,陪着母亲、高学,坐上急救车,把父亲送到了省城。\n 二弟和三弟已在省城工作,他们两兄弟提前联系了最好的一家专科医院。父亲通过医院的绿色通道,一步到位,医生马不停蹄地进行了急诊和抢救。\n 由于高学还在县城上班,四弟又要读书,两人便坐急救车返回县城了。\n 晚上八点,阿军在飞机上颠簸了两个小时二十分钟,终于赶到了桂阳。\n 桂阳机场的配套设施严重滞后,已经没有机场大巴开往市区。\n 夜幕下,伸手不见五指。阿军急促步行两公里,赶到机场小镇,坐上一辆夜班公交车,摇摇晃晃地到了父亲就诊的医院。\n 三弟早早在医院门口等待,阿军的出现并未令他有任何惊喜,相反,他的脸上布满了乌云。看来,父亲的病情并不乐观。\n 两人并有细说,直径飞奔病房。\n “妈。”\n 阿军首先看到的,是母亲。\n 她已憔悴不堪,但还目不转睛地守在父亲的病床边。\n “妈,大哥来了。”三弟见母亲没的听见,于是,走到她身边,在耳边小声说了一句。\n “哦,是老大来了。”母亲这才反
第122章 患难见真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