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一瓶1升的,先打入消费者中。那些顾客尝了后,大部分都高兴的买走了。
卖豆制品的负责豆制品的促销。贺熙特意要豆制品促销员,把俺豆制品加工成凉拌豆制品,让顾客尝。很快把铁铺牌豆制品在省城打开销路。
同时,李放吩咐贺熙他们,在省城各个高档社区,寻找门面,搞连锁店。再把湖之酒和豆制品直接放到各连锁店去卖。
现在,湖之酒投放到了市里的那五家连锁店,渐渐的受到了那些消费者的喜爱。也让大家消除了那敌敌畏发酵的酒糟的谣言。因为,他们都明白,湖之酒的发酵都是特制的酒药,就使那谣言不攻自破了。
土猪肉的生意,也恢复到以前的状况了,风向猛的就转过来了。
李放为了回馈消费者,每个连锁店,每天安排两头猪肉,每人限购一斤,都不现实,没有买到肉的消费者是多的多,很多消费者都是大清早就来了,来的早的就买到肉,来的晚的就买不到了。
这样,也很快把存栏的猪快给卖完了。就只好开始捞鱼上市,送往连锁店去卖。
一条条鲜活的草鱼、鳙鱼、鲫鱼、鲢鱼、刁子鱼,惊得消费者的眼睛都发亮。他们不只看连锁店打出的原生态喂养的鱼的广告,买回去吃过后,就知道,那鲜味是那些饲料养的鱼无法比的。
价格呢,和那些鱼是一样的。没有想超市里那样,对原生态养的鱼,价格就高出三分之一到百分之五十。
李放明白,就是把养的鱼,送到市里按照普通鱼的价格卖,都比在乡下卖强多了。也想给顾客一个诚实经营的好印象。
除了那些年轻人买鱼,是吃多少,就买多少。那些老人和会当家的都是整条整条的买。第一天没有买到鱼的,第二天来买。毕竟那些买了一整天鱼回去的,也是要吃好几天到一个星期的。这也是每天四五十条草鱼和四五十条鳙鱼加上其他的鱼,都卖光。这样,一天下来,可也是八九百斤鱼的销售量。五个连锁店,每天是四千来斤。
特别是,李放还吩咐连锁店的销售工作人员,告诉顾客,用湖之酒烹饪烹饪鸡、鸭、鱼、肉,顾客们试了,比料酒烹饪的好吃多了。提高了湖之酒的销售量。
而每天的豆制品,增加了两倍的生产量。那豆腐渣,猪一时吃不完,就晒干了,以后喂猪。土猪肉不能保量供应,豆制品还是要保量供应的。
这时,有不少的顾客提议,要他们多开发一些农产品出来卖。那土鸡啊、土鸡蛋啊、土鸭啊、土鸭蛋啊,还有那菜啊,都可以拿来卖啊。
王山葵听了,就觉得这个方法是好的,就建议李放,可以把全乡的鸡蛋都收购到那连锁店去卖。还有土鸡。还可以发展其他村子的素菜种植。作为附带产品。
李放没有拒绝,当即答应了。就交给王山葵,通知全乡各个村的支书或村长,每个村安排专人,收集家家户户的鸡蛋和要卖的土鸡。价格按照销售价结算,不从中渔利。
至于蔬菜,李放就说,不需要考虑。免得打破了自己的全盘计划。认为做事要专一,别太杂乱了。毕竟,那比搞养猪场要繁杂得多,送去卖,占的地方也比卖肉要多的多,不适合全乡发展,他也没有这方面的好方法。
各个村接到了王山葵的电话,当即就通知家家户户,把鸡蛋和要卖的鸡,都送到村委会。安排专人计量登记,告诉大家,按照每天卖出的价格结算。各个村的村民听了,那个高兴的劲,别提了。他们都知道,这卖到市里了,那价格,肯定比家里卖得高呢。
只是卖鸡蛋的多,卖鸡的还是很少。连锁店的店铺摆上了铁铺乡的鸡蛋和土鸡,也很快就受到那些消费者的喜欢。他们是知道这铁铺农产品专门店的产品,都是货真价实的土产品。明白这李放就是在诚心诚意的打品牌。
李放看到这情景后,心里当即对自己的计划有了想法。觉得自己该在向全乡发展时,不能单独的发展养猪场了。最好是抽两个村出来,搞养牛场和养鸡场。让连锁店有牛肉、土猪肉、原生态鱼、土鸡土鸡蛋、手工豆制品、湖之酒和腊制品卖。这样,那连锁店的商品就丰富了,年收入就提高了不少。
第166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