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从海岛过来的木念初,能很快分辨出这些边盘里的食材很大部分是海货。但是她第一次见到那些在她眼里很平常的海货做成了完全不一样的样子,而且,每个边盘的旁边还用毛笔写了菜名,她仔细看着每一道有名字的菜,比如“雪莹蛏子”,她能分辨出来的主要材料是蛏子,但是为何能做成那样莹白如雪,她就不知道了。而另一个冷盘名叫“炸羊尾”,盘中那一颗颗短短的卷卷的样子真的很像小羊羔的尾巴。而最让她和月月觉得好玩的是那一盘叫做“蛟龙出海”的一个大冷盘。小月月问姐姐:“这是螃蟹吗?和咱八仙岙的螃蟹咋那么不一样?”
徐逸锦看女儿们对八仙桌上的这些盘中物如此感兴趣,也加入了她们,看了一会儿,说:“阿月,这不是东海的梭子蟹,也不是杭嘉湖人常吃的‘湖蟹,但是这是咱们嘉宁乡特有的淡水蟹,咱老家霞枫山涧水清的地特别多,这里和霞枫很像,应该也多,这玩意儿叫‘田?儿,是一种淡水蟹,壳很薄、味道特别鲜美。”
但是,这位高明的厨师却将这楠枫、菰江常见的河鲜‘田?儿做了一个艺术加工:将几只“田?儿”干蒸后,按部位片开,用蟹盖、蟹身、蟹脚为主材,几根红白萝卜为辅料,居然在一个用老竹根削成的长盘里,做成了一条活灵活现的百脚蜈蚣!
“皇天啊~”阿念听着金姨娘轻轻发出了拐着弯的一句“皇天”,她也学着叫了一句。
正说着,一位鹤发童颜的长者端着一大碗羊肉来到八仙桌前。他手中的羊肉刚一放下,徐逸锦惊喜地叫了一声:“鸿伯伯!”
“溪心羊仙馆”里与端木鸿的重逢,让徐逸锦非常感慨:人生何处不相逢呢?这人世间变幻莫测,谁也不知道人生的哪一个拐点会拐向哪里,遇到何人!但是,这世间如鸿伯伯这样的人,也着实稀有。不管尘世风云如何变幻,他始终最爱两句话——“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看着端木鸿亲手做出的一桌别具一格的山间美味,徐逸锦想:古今智者,许多是从一醉方休的境界中抗衡苦难,磨练心性、彻悟人生、修炼品性。魏晋名士洒笑山林,旷达萧散,而如今,在这样的一个古道山涧旁,端木鸿饮的不止是酒,而是旷世烟火中的一种不受拘束吧!
那非同寻常的一餐后,木念初被这个“溪心羊仙馆”深深地吸引住了,往后的日子,她有事没事,就往这里跑。而徐逸锦在老家西头的菰江大桥镇里,遇见了许多新面孔、见到了许多新事物、也碰到了许多新问题。比如,这一天,她在陈轻舟的爱人、端木鸿的女儿端木锦瑟的“花边社”里,遇到一件尴尬事。
来里大桥镇后,徐逸锦为镇里组织的“挑花女”们上英语课,兼为她们的“挑花订单”做翻译。一开始,像锦瑟大嫂她们几位妇女同志学得还是挺认真的,但是,没有多久,就有人开始当“逃兵”了,有的说自己一大把年纪了,这些蝌蚪似的字母哪儿还记得住;有的说家里的羊这些日子没人拔草了;有的说孩子晚上没人带了等等。来上课的人越来越少。而这个月,徐逸锦感觉到锦瑟嫂子让她翻译的订单也少了很多。她有点纳闷,这天,刚到“花边社”的门口,徐逸锦就听见里面叽叽喳喳,在纷杂的声音当中,她总算听明白了几句话:“就说那两句英语,就写那么几个洋文字,我们得将一针一线辛辛苦苦‘挑出来的钱分给她,她这钱也赚得太方便了吧!”另一个声音说:“现在大桥头很多人在卖塑料虾,比我们挑花赚钱赚得快多了。你们看,金村、壬田、桥下几个村的‘挑花社都不接外贸单了,我娘家大嫂姐妹几个都做塑料虾和塑料蝴蝶,那东西比挑花活儿轻松,工钱还多多了!”
“挑花单子接少了,咱们为啥还养着一个洋文先生呀?”听到这句话,徐逸锦觉得一阵尴尬袭上心头。她默默地正打算转身往回走,迎面遇到了脚步匆匆的陈轻舟,他一见徐逸锦,就拿着一张报纸给徐逸锦看,一边激动地说:“徐老师,您快看看,大新闻,这实在是中国的特大新闻啊!”
第104章 吃了溪心羊肉,羊成仙、人也成仙![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