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4章 赵武出山[2/2页]

我在春秋不当王 羲和晨昊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而赵武偏就不问自己寿数几何,只问君上的。这一来,也体现了他忠君体国之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有关于自己寿数的传言会偷偷流传出去,造成晋国上下的恐慌。
      医和又岂能不解赵武的心思?闻声后,竟是无端端的大笑起来,随后待其平静下来,亦是捋了捋胡须,并是言道:
      “如果诸侯都还服从晋国的话,最多可活上三年。诸侯若是不服,顶多也不会超过十年了,超过了这个限度,那就是晋国的灾难。”
      赵武听罢,一时陷入了沉思。
      至于一旁的子产和李然,听罢也都是不由一惊。
      难怪秦伯敢派他前来为晋侯看病,此番犀利的劝谏,饶是李然也是自叹不如。
      这话,医和的这些话,明面上听着很是玄乎。但是,如果你细细去琢磨,不难发现他这其实是把所有的“因果”关系都给颠倒了过来。
      这话的真解其实是:你们晋国如果再这么昏聩下去,不出三年,诸侯必然弃晋;如果晋侯还这般不知节制,那最多寿命不会超过十年。
      这样说话,是不是更通顺了?但医和就偏偏不这么说。
      此时,李然心中也是直呼“牛逼”。
      其实,这主要是医和是实在看得太明白了。他如果好好说话,非但是没人会当回事,而且还会因为太过刺耳而被指责是无端的“妄言”。
      所以,这医和就偏偏不跟你好好说话,就跟你故弄玄虚,颠倒因果。但这大道理,只要你自己细细琢磨一下,总还是能领悟得到的。
      而这,便是他们这些“秩守”之人的话术。
      赵武虽是老迈,但并不糊涂。其实他最是清楚,医和所言倒也并非是无有道理的。
      自他病重,而让韩起掌国以来,晋国无论对内对外的政策都是有所失衡的。平丘之会,赈济卫国,甚至连接下来的虢地之会,都并不如人意。
      这是他的过错么?
      显然是的。
      韩起的能力明显也就那样了,但是他终究还是要将晋国的执政权移交到韩起的手上。这难道不是明显的误国么?
      事到如今,面对医和的“指责”,“讽刺”,别说是反驳了,便是想找个借口给自己洗一下都是不能的。
      “多谢先生直言,看来…武是时候该打起精神来了。”
      赵武缓缓坐直了身子,目光瞬间也变得凌厉了起来。
      他能维持住晋国的霸主地位第一个八年,那他自然还有信心能维持下一个八年。
      他赵武经历灭族之祸,从一个孤儿成长到今时今日的一国首卿,无论魄力还是手腕,都是顶尖的。
      “先生今日之言,铿锵如雷,霹雳惊人,老夫受教了。”
      “来人,重赏!”
      赵武并没有什么架子,被医和的一番话点醒后,当即惭愧不已,急忙命人拿来一些贵重之物赏赐给了医和,而且还恭恭敬敬的将医和送了出去。
      一国首卿,亲自送客,实属罕见。
      子产与李然见状,皆是微微点头,对赵武的这番胸怀和度量也很是钦佩。
      不多时,赵武又去而复返。
      “刚才这医和所言甚是有理,看来,老夫的确该出面管一管楚国的这件事了。”
      面对而今纷繁复杂的列国形势,他虽久居府中,但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
      王子围霸道驱弟之事,郑邑婚聘之事,也都早有耳闻。而今又要于虢地举行会盟,俨然已是透出了一副中原霸主的模样,这让他堂堂晋国的面子往哪儿搁?
      “来人,去将叔向大夫请来。”
      既要处理这件事,那自然要找羊舌?来商议一番。
      “而今,晋郑两国乃是同气连枝的,届时还请二位能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呐。”
      随后,赵武又是朝着子产与李然拱手而礼,并无半分晋国首卿的架子。
      子产与李然见状赶紧回礼,子产开口道:
      “侨此番来晋,为的便是此事,自当竭力而为。”
      “然亦是如此。”

第144章 赵武出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