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3章 九宫山访道[2/2页]

渡劫之都市情缘 一江秋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九宫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通山县境内,横亘鄂赣边陲的幕阜山脉中段,九宫山总面积196平方公里。这是王英了解到的简单情况。
      到了九宫山后,随着旅客一同上了山。他的目的地是道教御制派的祖庭瑞庆宫。这座宫观距今已有了近八百年的历史。该观创建于南宋中期。
      王英行走在规制恢宏的九宫山古道场内,感受着古老的道法庄严!
      对道家学说他钻研了不少,每一位道教先贤的由来王英都略知一二。他漫无目的地随游客在道场内转悠,领略这重修后的建筑大观!
      相传南宋张道清真人创建了九宫山瑞庆宫,九宫山属于正一派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支系道教御制派。他的武术,医学都得到了光大传扬。但几经战火毁灭的九宫山,衰败到仅剩一座石殿。现在这座壮观的道观,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武当三丰派的传人来主持重建,05年才建成。这让王英能否在这寻找到答案的信心降到了冰点。
      但不管怎样,死马当活马医吧!他在道观拖延到了下午三四点钟,游客稀少之时,瞅准了一位年岁不大的小道长。询问着出家做道士的程序。
      其实大致的王英很清楚。在这小道长颠三倒四的答复后,再请教了下这道观是哪位道长负责?
      找到那位王信智的知客。这位道长像大公司老板多于道士!那傲慢与高人一等的姿态使人难以接近!
      没待王英把话说完,他便一口堵了上来:“本观暂时不招人,小信士请便吧!”
      接下来,王英满嘴道家至理名言,与他辩论道观应本着普渡世人,渡化一切有道缘,有慧根之信众,加入道教这个大家庭来光大发扬道教。而不该断然拒绝有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大智慧的新人加入。
      熟读道家书籍的王英,说得有滔滔长江水。渐渐的其他经堂,库房,包括寮房的执事都过来围观。把这位王信智说得脸红耳赤,先前没什么人的时候都没赶走王英,这会只能反复地说不招人,即使招人也得有介绍人,你先回吧!
      见王英如数家珍地说到道教典故,那经堂高功,原本还想出面盘驳的,这会也频频点头。
      眼看就要惊动道长了,再说下去,就更显自己不学无术了,王信智抹了把汗水,松口让王英先留下来,如果能过考验期,便如他所愿,收下他这个虔诚的信众做道士。
      能留下来与道士近距离接触,便是王英此行的目的了。至于出家做道士,他还没想好!
      据他观察,这所道观道士有好几百人。其中当然成分复杂。真正诚心向道的人恐怕不多,大多是受世俗生活压力所迫,或是感情上受挫的。
      道士是男女同观的。但比俗世管理更严格。一经发现有男女私情,即刻赶出山门!
      得罪了知客,即使道教的理论知识再深,也是过不了考察期的,这就是没有道缘了!出了家的小道士没有敢过多与王易接触。他跟着在山上的七八位虔诚信众吃住,慢慢寻找机会打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过了两天,信众里有一位年近60的阿婆说的情况,引起了王英的关注。
      这是在闲聊之时提到山上的这些道士,包括道长大多是文革后才来到道观的。这阿婆就说她老家嘉鱼乡下,有位就是当年破四旧还俗的九宫山道士,当时还是壮年,回家没多久后结婚生子,后来就没有回山上了。那人现在年近八旬了,每当附近有人做法事,都会请他去主持,远到通城,崇阳都有人来请。
      以请教道法为由,王英问清楚了那人的详细地址,次日跟负责接待的道士说要回家拿生活费,驱车离开了山上。

第63章 九宫山访道[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