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二十四章 简在帝心,周郎拜将[1/2页]

汉末:家祖乡啬夫 半城流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朝堂之中。
      大将军何进见公卿皆惶恐不言,遂上前奏曰:“陛下还请息怒。”
      “为今之计,应该先考虑如何平定颍川黄巾,至于朝中公卿失查之事,日后再议不迟。”
      未曾想,刘宏闻言更加愤怒,吼道:“息怒,你让朕如何息怒?”
      “朱?y战死,麾下士卒折损过半,皇甫嵩不知所踪,你们说说,朕如何不怒!”
      刘宏指着何进,喝道:“朱?y战死则罢,却不该丢了长社。”
      “朕把皇宫内库钱粮都捐出来,才招募到了这些军队,为他们筹齐了甲胄、军械、粮草。”
      “物资囤积长社之内,却为黄巾贼做了嫁衣,朕岂能不怒?”
      也不怪刘宏如此。
      国库空虚,此次为了平定黄巾,他甚至大出血捐出了内库钱财,私人钱包大缩水。
      朱?y死了可以换将。
      士兵死了可以继续招募。
      可是那些囤积在长社的辎重被黄巾军得到,不仅能够极快壮大黄巾军的实力,还让朝廷如今落入了非常窘迫的境地。
      朝廷虽然想继续征兵平叛,却没钱了。
      看着暴怒的天子,就连何进都不敢多说什么,只得低头默默忍受。
      “前线急报!”
      “前线急报!”
      就在此时,通过重重传递,最终一个小太监拿着一封奏书,匆匆忙忙跑了进来。
      天子以及朝中公卿闻言,全都心中微沉。
      “莫不是,前线又传来了噩耗?”
      就在所有人都忐忑不安的时候,那份奏书已经呈到了天子手中。
      刘宏看完内容以后,这才脸色稍缓。
      何进察言观色,急忙问道:“敢问陛下,前线又传来了什么消息?”
      刘宏冷哼一声,道:“皇甫嵩上表,言夜袭敌营失利,不敢妄动免得落入贼军埋伏,待天明得知朱?y已死、长社丢失以后,收拢朱?y残部,最终率领三万余人撤往新郑。”
      “皇甫嵩认为,黄巾贼若决心攻破雒阳,下一个目标极有可能是新郑,希望朝廷能够派遣援兵以及调拨粮草。”
      言毕,刘宏令张让当众念出了里面的内容。
      此前那封战报,乃是出自曹操之手。
      曹操知晓朱?y战死,长社丢失究竟意味着什么,所以退守阳翟以后,在没有探查到皇甫嵩动向的情况下,就急忙给朝廷上书。
      皇甫嵩亦如此。
      他退守新郑,也是令人快马加鞭送来战报。
      众人闻言,这才略微舒了口气。
      皇甫嵩手下兵马没有折损,还收拢了朱?y麾下残部将近万人,也算得上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不少公卿都在心中暗赞:“皇甫嵩果然出身将门世家,老道持重,不似朱?y那般中了贼人奸计。”
      众人刚刚闪过这个心思,就听得有人奏道:“皇甫嵩知长社有危而不去救援,知朱?y遇伏仍固守原地。”
      “臣以为,当治皇甫嵩救援不利、丢失长社之罪!”
      朝堂之中,永远都不可能和和气气,更不可能团结一致。
      说话的大臣,正是依附于宦官之人,显然是想要趁机给皇甫嵩上点眼药。
      事实上,官兵这场大败,朱?y已死,其虽负有主要责任,却也不好继续追究。
      那么另外一名主帅皇甫嵩,就必须为战败负责。
      刘宏闻言眉头微皱,显然也对皇甫嵩有些不满。
      若非皇甫嵩定下夜袭营寨之策,也不至于让长社被黄巾贼寇占据,朱?y亦不会战死。
      夜袭失败以后,皇甫嵩既没有回援长社,也没有提醒朱?y小心谨慎,只顾保全自身,难免让人诟病。
      眼看有人要让天子给皇甫嵩治罪,司空张温当即出言驳斥道:“战场局势千变万化,我等远居庙堂之上,岂知其之复杂?”
      “皇甫嵩虽决策失误,却也是为了夜袭击破黄巾,并非碌碌守城之辈。”
      “夜袭失败,皇甫嵩仍能稳住军心,不仅令麾下兵马丝毫未损,还收拢了朱?y麾下残部,从容退往新郑,这才让司隶不至于被黄巾贼所肆虐。”
      “吾且问,若皇甫嵩如朱?y那般回援遭遇埋伏,以致全军溃败,这??责任谁能承担?”
      说到这里,张温对着天子拜道:“臣以为,皇甫嵩沉稳持重,能于危险境地保全麾下兵马,非但无过,反而有功!”
      紧接着,朝堂之上争论不休。
      有人提议罢了皇甫嵩左中郎将的官职,将其押回洛阳受审。
      也有人觉得,皇甫嵩出身将门世家,又领兵扼守住了司隶门户新郑,若此时贸然换将,恐怕黄巾军会趁机发动进攻。
      眼看众人争论许久,都仍旧没有定论,天子喝道:“都且住口!”
      朝堂之上,再次陷入了平静。
      天子最终将目光放在了何进身上,问道:“大将军以为,当如何处置皇甫嵩
      何进沉吟半晌,拜道:“臣以为,临阵换将并非良策。陛下可发书责其击贼不利、丢失长社,却不可罢其官职,以免引起军心动荡。”
      天子略作沉吟,终究担心骤然换将以致新郑有失,当即说道:“拟旨,斥皇甫嵩用兵不利、丢失长社,削其左中郎将职位,改为假左中郎将。”
      “令其务必守住新郑,以待援军抵达。”
      “若新郑有失,朕绝不轻饶!”
      接下来,众臣就开始商议如何筹集军饷、粮草、辎重,如何征调兵马,以及挑选何人替代朱?y的位置。
      这一次,满朝公卿都变得异常谨慎。
      大汉与黄巾军交战,已经大败一场,再也经不起第二场大败了。
      粮草、物资、军饷以及士卒,倒还都在其次。
      大汉虽然国库空虚,然百死之虫死而不僵,只要愿意想办法,总能解决这些问题。
      反倒是究竟让何人代替朱?y的位置,百官却是争论不休,讨论了一整天都尚且没有定论。
      现如今,北中郎将卢植在冀州与张角僵持不下。
      左中郎皇甫嵩将失利退守新郑。
      右中郎将朱?y兵败身死。
      朝廷急需一位真正有能力,而且对黄巾军非常了解的将军领兵,如此才有可能挽回现在不利的局面。
      百官争吵不休,刘宏也有些头疼,却也不敢轻易做决定。
      “大捷!”
      “大捷!”
      “大捷!”
      眼看已经快要到了晚上,有关新的右中郎将人选却始终未定,忽然有太监举着一封捷报,匆匆跑进殿内。
      “大捷?”
      这个时候,包括刘宏在内的所有人,都感觉有些懵逼。
      “莫不是,北中郎将卢植击溃了张角?”
      几乎所有人,心中都闪过这个念头。
      大捷,可不是小胜,至少要击溃一郡黄巾主力,才有资格称为大捷。
      如今朝廷派出的四支兵马。
      曹操驻守阳翟,且麾下只有五千人,想要击溃黄巾军显然不可能,最多只会有些许小胜。
      朱?y兵败身死,自不用多说。
      皇甫嵩退守新郑,麾下虽有三万兵马,可是官兵胆气已丧,波才又气势正盛。
      最为重要的是,兵败的战报才刚刚传过来,根本不可能晚上就变成了捷报。
      思来想去,也只有北中郎将卢植这路兵马,才有可能大破黄巾了。
      天子看着满脸欣喜,正气喘吁吁跑过来的小黄门,急忙起身问道:“可是北中郎将卢植,击破了冀州黄巾?”
      满朝文武,也都满脸期待的看着小黄门。
      未曾想,小黄门喘了口气以后,却是摇头道:“不,不是冀州大捷。”
      这一下,所有人都

第一百二十四章 简在帝心,周郎拜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