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80章 举贤不避亲,提拔召阳旧属[2/2页]

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爱跳的小袋鼠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秘书忍不住问:“您……昨天就通宵?”

 何江林没看他,淡淡地说:“组织系统,就是用来选人的。如果我们不摸清楚人,那凭什么提拔?”

 两天后,衡洲市委召开常委会,主题是“干部轮岗与结构优化”。

 会议一开始,市委书记王瑞山的脸就沉了下来。

 他最不满意的,不是人事本身,而是节奏。

 “何部长,新官上任火急火燎,这个我理解。但干部轮岗是系统工程,涉及班子稳定、基层承接能力,也关乎舆论……咱是不是节奏放缓一些?”

 旁边几位常委也开始附和:

 “是啊,尤其年底了,各单位项目任务重,人员调整容易引发情绪。”

 “这份名单里的部分人调动跨度大,是否与个人发展意愿对接过?”

 “更重要的是,有没有先征求原单位意见?”

 这是典型的地方守旧派打法:以稳定为借口,拖延改革。

 何江林面无表情,把提前准备好的文件放在面前。

 “这是我到任三天之内,抽调20名组工干部加班汇总的结构报告。”

 “目前衡洲市副处级岗位中,连续5年未调动岗位者超过38%,其中超过50岁者占比近六成,基干断层风险严重。”

 “这不是节奏问题,是人员结构问题。”

 他说着,扫视全场:

 “如果不动,我们会慢性衰败。”

 会议室沉默了五秒。

 王瑞山咳了一声:“那你打算怎么调?”

 “公开竞岗,干部自愿申报,组织部结构引导,优先保障基层需求岗位,重点倾斜基层实干、廉洁履职、服务记录优异者。”

 “试点范围三区一县,不动一把手,先调副职。”

 说完,他静静看着王瑞山。

 后者脸上微微抽搐,却没再说话。

 当天夜里,衡洲电视台播出一条普通新闻:

 《市委组织部拟启动“干部结构优化计划”,将建立基层主动申报、组织结构匹配、专项评审机制。》

 不长,但一石激起千层浪。

 次日一早,市人社局一名副局长主动打电话到组织部,问“试点具体规则是否出台”。

 人心动了。

 不是因为命令,而是因为看见了可能。

 星城市,市委办公室。

 赵斌把这条衡洲新闻递到李一凡面前:

 “书记,衡洲那边,有动静了。”

 李一凡看了眼,笑而不语。

 “你觉得他顶得住吗?”赵斌试探性地问。

 “他能在岭南镇一个人顶住村书记和开发商两拨人,拆掉违规建房56栋;你说他在衡洲,会怕几个副部长?”

 李一凡语气不重,却带着十足的信任。

 他知道,他放出去的,是一枚棋子,更是一颗钉子。

 从岭南镇到衡洲,从镇书记到常委组织部长,何江林不是试验品,是破局者。

 而衡洲,不过是第一战。

第480章 举贤不避亲,提拔召阳旧属[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