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81章 地方旧派联手反扑[2/2页]

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爱跳的小袋鼠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部长脸色骤变:“那是分管副部长审核的,我……”

 “你不用解释,”何江林拿出一份文件,“这是我准备发给省委宣传部的材料,初步拟定‘衡洲干部结构优化与信息引导失控事件专题反馈。”

 “不过如果你能在今天下班前,把所有转载渠道统一清理,并发布一篇‘干部优化调整系组织标准推进、无关个人情绪的澄清评论,我这份材料可以作废。”

 他没等对方回应,起身告辞。

 这是政治博弈,不是理论讨论。

 而此刻,衡洲市委书记王瑞山也在发难。

 上午十点,市委办公厅送来一份“建议函”:

 “关于衡洲市委组织部岗位轮岗方案适度推迟、增设协调机制的建议”

 落款单位为市委办三位副秘书长联名。

 这不是什么协调建议,而是明晃晃地绕过组织系统,逼迫何江林放慢节奏。

 同一时间,市委原组织部长、现任政协副主席孙启林在老干部通报会上提出:

 “干部是一座城市的根,别为了‘新风就拔了树根。”

 声音不大,但足够引导情绪。

 这,就是地方旧派的“软反扑”。

 当天傍晚,省委政研室送来电话:

 “省委书记赵建国让我们了解一下,衡洲干部轮岗方案,目前推进节奏是否存在不稳定情绪?”

 何江林回应很简单:“方案正有序推进,但部分老干部确有表达情绪,我已经安排协调。”

 “赵书记让您如有困难,组织部可以请省委督查室协助梳理问题。”

 一锤定音。

 电话放下,何江林心里很清楚:赵建国是在向地方打个旗号——改革背后,有省委兜着。

 晚八点,星城市。

 赵斌在市委大院内找到了李一凡。

 “书记,赵书记给衡洲放话了。”

 李一凡喝着茶:“放了就好。”

 赵斌迟疑了一下:“您怎么不亲自插手?”

 李一凡看了他一眼,语气不重:

 “衡洲,是制度派第一场市级攻坚。”

 “我要的是结果,不是靠我能不能把人推上去,而是他们自己能不能站住。”

 “站不住,不配代表我。”

 这话不重,却透着森然压迫。

 衡洲市委组织部,深夜。

 何江林坐在窗前,城市夜色寂静无声。

 秘书递来一张纸条:

 “黄岩区两位基层干部申请跨区调岗,主动申报表格附带群众工作成果清单。”

 他看着那张小小的纸条,良久不语。

 然后,缓缓笑了。

 他知道,这场局不是博在常委会里,也不是赢在新闻稿中。

 真正的力量,在基层干部心里种下的那一点期待。

第481章 地方旧派联手反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