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95章 全省用人风向转型[2/2页]

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爱跳的小袋鼠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赵斌、林晓峰、组织部副部长刘明远、产投负责人赵维康悉数到场。

 李一凡拿出一张图纸,是一张并不起眼的“全省重点产业分布与干部来源交叉表”。

 他轻声说出一句话:

 “我们要改变的不只是选人,而是——从哪里选人。”

 林晓峰当即明白:

 “书记,您是想把产业口、科技口干部群体单独抽出来设立‘重点成长通道?”

 李一凡点头:

 “过去我们干部体系有个惯性,重要位置都是‘文口‘政务口轮着上。”

 “但你看现在,产业第一线的人却从不进核心提拔通道。”

 赵斌补充道:

 “可以在省里推动设立‘产业干部专项通道,不和常规口子混。”

 “由平台公司和组织部门共同考察,平台以项目责任制,组织部以行政能力综合匹配。”

 李一凡看了看他:“这话,你整理个提案,月底前送省委组织部。”

 他知道,这不仅是一次“人事结构微调”,而是对权力资源配置的一次深层变革。

 —

 衡洲市委组织部,也在跟进类似尝试。

 何江林主持的“项目干部追踪制度”草案初步出炉。

 内容规定:

 ? 凡参与两轮以上省级平台工程者,优先录入“成长备选库”;

 ? 凡在推进过程中取得关键节点突破,自动纳入专项评价;

 ? 原行政职务体系不作为项目干部提拔的唯一依据。

 这个制度一经形成,将成为衡洲市干部体系改革的“版本样板”。

 组织部年轻干部私下感慨:

 “谁还敢藏着不干?”

 “现在是你真跑,平台就给你一个跳板。”

 —

 而在赵建国眼中,这一切,正是他早在两年前就预判到的情形:

 “改革最终会逼出一批‘旧制度的不适者,也会提上一批‘新结构的适应者。”

 “这是代谢。”

 省委办公厅的最新报告中,特别指出:

 “制度推进之后,干部系统内部出现代谢性调整趋势。”

 “年龄结构平均下降2.8岁,任职年限大幅缩短,参与实战任务成为主流路径。”

 赵建国在报告上圈出三句话,交给组织部:

 “不能以为制度是临时的。”

 “不能让旧人拖慢新节奏。”

 “不能再养守摊子的干部。”

 —

 潇湘,干部格局已然生变。

 李一凡站在星城市委五楼的会议室窗前,看着楼下正筹备施工的“信创项目配套区”,语气淡然:

 “改革最大的敌人,不是反对者,而是懒得适应者。”

 “把他们换掉,剩下的事,就都能动了。”

第495章 全省用人风向转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