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11章 前世潇湘和安徽两省的发展战略回忆[2/2页]

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爱跳的小袋鼠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通基础割裂,城市之间各自为战,无法形成真正的一体化协同。

 如果不在此刻动手改革,五年后,十年后,潇湘将彻底失去在全国版图上的竞争力。

 摊开笔记本,李一凡亲手写下了标题:

 《潇湘省未来十年产业与城市发展布局初步设想(非公开版)》。

 第一页,他以重笔写下警示语:

 “未来的潇湘,生死存亡,不在GDP总量,而在产业结构与科技创新能力。

 不在老旧存量,而在新兴动能。

 不在行政口号,而在机制保障。

 如果今天不变,十年后再想变,已经来不及了。”

 接下来的几页,是他用极其清晰的逻辑推演出来的布局纲要:

 第一,新能源与智能制造,将成为未来十年主战场。

 全球产业正在加速重塑,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迅速崛起,传统车企步履沉重。

 新能源革命,已不再是口号,而是决定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核心。

 潇湘如果缺席这一轮革命,未来必然被边缘化。

 第二,必须以星城市为核心,打造新能源与智能制造产业高地。

 潇湘省内,目前只有星城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基础、科研力量和交通枢纽优势。

 必须以星城为引擎,带动周边株洲、湘潭形成大都市圈式的产业集群,而不是单打独斗。

 产业要有规模效应,要有协同配套,才能在全国竞争中站稳脚跟。

 第三,必须打破行政区划藩篱,推进长株潭一体化。

 潇湘的最大病灶,不是经济资源不足,而是各自为政、行政壁垒严重。

 ? 城市之间交通割裂,人才流动受阻;

 ? 基础设施规划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 政策不统一,企业成本畸高。

 如果不能彻底打破这些藩篱,潇湘根本无力支撑未来的高端产业竞争。

 第四,要保护和激励企业自主创新,不要乱伸手、不要乱收费。

 李一凡在报告旁边重重写下:

 “安徽之所以能崛起,靠的是给企业空间,给创新力量自由生长的土壤。”

 潇湘一些地市依然存在乱收费、过度干预、审批低效的问题,严重抑制了企业家的创新积极性。

 如果不能真正转变政府角色,哪怕给再多政策、再多补贴,也救不了产业。

 李一凡翻完最后一页,合上笔记本。

 未来,不是留给反应慢的人,

 也不是留给习惯抱残守缺的人。

 未来,只属于那些提前看到趋势,并敢于在寒冬中种下种子的人。

 他拿起电话,吩咐秘书:

 “安排一下,明天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

 我要专题讲一讲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未来布局。”

 顿了顿,又加重语气:

 “通知高新区、经开区、南新区、北工业园,所有主要负责人必须列席。

 告诉他们,这次,不只是讲产业,是讲生死存亡!”

 挂断电话,李一凡站起身,推开窗户。

 寒风扑面而来,却挡不住他眼中那一抹炽热与决绝。

 星城是起点,潇湘是战场。

 这一局,从现在开始布局!

第511章 前世潇湘和安徽两省的发展战略回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