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规模不大,但到场者皆为潇湘制度复制城市中核心执行负责人。
“制度是一套架构,能不能跑起来,要看人。”京东潇湘负责人说道。
“星城市能做到的,不是因为星城市企业多,而是人能配得上制度。”
凡星投资代表接话:“我们会配套成立‘商户治理联动基金,与制度绑定城市共建扶持型生态资金池。制度不是限制,而是平台企业进来之后的护城河。”
“从今天起,谁还想靠模糊合同、灰色返点、低成本吸纳商户生存,那就准备好在这套制度面前被清洗。”
——
就在此时,楚中市委突然向省委平台治理小组提交“缓执行申请”。
理由是:制度推进速度过快,当地基层平台准备不足,建议延后两月启动。
但不到一天,李一凡在省委会议上就作出强硬回应:
“楚中不是平台准备不足,是平台利益太多,不愿退出。”
“我们可以给时间改正,但不能给理由逃避。”
“制度一旦决定,就必须落地。”
赵建国听后点头表示:“楚中列为专项督查点,由李副书记亲自过问。”
——
当天深夜,李一凡召集政务系统密谈。
“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制度不能只是挂在墙上的‘改革口号,而要成为干部选拔、平台准入、产业扶持的第一门槛。”
“今后再有哪个地方,平台和政府的合同是闭门签、不公开、不规范——我们就查人。”
“这场战,不是打平台,是打掉平台背后的那一套‘准官商结构。”
“打到最后,留下来的,不是谁背景硬、资本大,而是谁愿意守规矩、能服务市场。”
——
四月底,潇湘省政府官网首页,出现一条不起眼的滚动消息:
“潇湘平台治理制度八地试点全部落地,全面进入第二阶段。”
而消息下方,悄然跟上一句更新:
“省委组织部与执行协调办已对首批制度适配干部启动跟踪考察。”
——
这一夜,潇湘,进入了一场静默的权力结构重塑之中。
这次,没有纸面文件的仪式感,没有下乡调研的摄影棚,也没有大字标题的高调发布。
但在每一个试点城市的干部心里,他们都知道:
李一凡,要的不是制度上墙,而是制度落地后,站出来的人,必须是新一代能真正跑起来的干部。
这,才是真正的“制度压境”。
第538章 制度压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