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缺草说:“据我所知,周瑜‘战场得意的时候,也就是赤壁之战时候,是三十三岁……但是,苏东坡呢?三十多岁干什么呢?先看这首诗词。”
牛缺草挂上小黑板,大家看到的是——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牛缺草说:“有谁知道这首词是什么意思?”
有几个男女生举手。
牛缺草笑着说:“这首词还是请个男生来回答吧。”
被请的男生说:“这是苏轼怀念死去的妻子王弗的。”
牛缺草鼓励他说:“说得好……你知道这第一句词是什么意思吗?”
男生说:“是说自己已经和妻子死别十年了。”
牛缺草问:“你知不知道他写这首词的时候多大了?”
男生说:“不知道。”
牛缺草说:“请坐下……我告诉大家,这乙卯年,是公元1075年,这时他四十岁,在密州做官……元宵节过后的第五天夜里,梦见了已死去十年的妻子王弗之后,写下了这首词……
“也就是说,三十岁的时候,妻子就死了;妻子死去十年了,还在痛哭……他‘情场得不得意啊?”
大家高喊:“不得意!”
牛缺草问:“他在‘官场呢?得不得意啊?”
大家喊:“更不得意。”
牛缺草问:“怎么更不得意啦?”
大家说:“乌台诗案啊!”
见红衣女生举手,牛缺草问:“请讲话。”
红衣女生说:“牛老师,听说苏轼差一点儿死于乌台诗案,给我们具体讲讲吧。”
“好呀。你请坐……”
接下来,牛缺草动情地绘声绘色地描述说——
1079年,也就是元丰二年,四十四岁的苏轼,从徐州调任湖州。
苏轼非常喜欢湖州这个地方,公事之余,吟诗作画,自得其乐。
但是,好景不长,三个月后的一天,苏轼正在府衙伏案工作时候,突然进来几个御史台的人,当场对苏轼宣布说“御史中丞召见”。
什么“召见”啊?长途押解,一路示众而已!
而且时间很长,湖州到汴京,“示众”时间达二十多天!
唉,一本由宋朝一个叫做孔平仲写的《孔氏谈苑》的古书记载:
“顷刻之间,拉一太守,如驱犬鸡。”
御史台主审官捕风捉影,无中生有,说苏轼在诗中流露了对朝政、对皇上的不满和不敬,用“文革”中常用的一个词,就是“无限上纲”……
最终,他把苏轼打入御史台大牢……
当时太皇太后——就是宋神宗的祖母、宋仁宗的皇后正患重病……
为了促使祖母的病情好转,宋神宗计划搞一次天下大赦,,于是,他就把这个意思跟仁宗皇后说了。
这里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是宋朝人陈鹄《耆旧续闻》中记载的——
老太太问:“据闻苏轼已下台狱?”
神宗答:“是,自八月迄今,已有两月。”
老太太说:“忆及汝祖父仁宗皇帝初得苏轼、苏辙之日,回宫喜容满面,曰,‘吾今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惜吾不及用也。”
神宗听罢惶恐道:“娘娘勿忧,尚未定谳。”
太皇太后长叹一声,轻声言道:“官家大赦可免,但放了苏轼足矣。”
老太太一边说着话,还一边掉眼泪。
这边呢,神宗也跟着掉眼泪。
在当时,不仅仅仁宗皇后老祖母,皇宫内外的皇亲国戚们都很喜欢苏轼的诗文——特别是皇后、妃子、公主们……
此时此刻,牛缺草触景生情,想到自己将于暑假离开县一中,也热泪盈眶……
第31章 课堂泪盈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