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1章 特困和特权[2/2页]

超级教师混都市 文丝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陈一兰说:“这还不错的……更有甚者,也是更令人忧虑的,是依靠公款的……
      “据我所知,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跳舞,等等,路人皆知的这些歪风还没有刹住,公款上学的歪风又悄然刮起来了。
      “某公司的一位总经理,儿子因为考试不理想,因而未被某重点中学录取,便一个电话打到某重点中学校长室,要求每学期向学校支付两万块钱的赞助费,条件是让自己的孩子到该校读书,结果如愿以偿……唉!”
      牛缺草说:“我也看到这样的消息,一国有厂长女儿今年考入某重点大学的涉外专业,但是属于自费性质,按规定每学期要交付一定数额的学费。
      “但是,这个厂长从没付过一分钱。每次交付学费时候,都由其大笔一挥,由厂里全部报销,职工……”
      陈一兰接着说:“……职工看在眼里,怒在心里,却不敢说在嘴里……”
      牛缺草说:“都知道了啊?”
      陈一兰说:“这消息我也看到啦,胆大包天啊!”
      牛缺草说:“小子是‘特困生,老子是‘特权者……长此以往,的确令人忧虑啊……
      “从1993年秋天开始,上海除了将招收自费生的比例从去年的百分之二十扩大到百分之三十以外,还在上海外国语学院和上海大学国际学院实行了自费上大学的试点工作——
      “凡在1993年进入这两所学校的学生,每个学期除了原来必交的书本费之外,还必须交三千块钱左右的学杂费……
      “这对改善办学条件的确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对学生来说负担是非常沉重的了,负面影响是令我老牛忧虑的了……”
      陈一兰说:“说得好,你首先忧虑什么呢?”
      牛缺草说,这样做,丧失竞争公平啊……
      一些报考初、高中的学生,虽然分数不够重点线,但是只要交上几千甚至几万块钱,就可以进入重点初、高中;比他们分数高的一些学生,却因为拿不出这些钱只能屈就普通高中。
      一些报考大专院校的代培生,只要每年交上几千元钱,就可以低于其他学生二十分的资格跨进大学校门,而那些高出他们十几分的学生却因为交不起这笔代培费被拒之门外……
      正如1993年10月28日《光明日报》所说——
      “这就使一些考生不能在同等条件下竞争。
      “造成这一现象的怪物,就是使作弊成为合法化的钱,这样,使涉世未深的莘莘学子就形成这么一个印象:
      “钱不仅可以用来吃饭、穿衣、进酒吧,而且还可以买学历、买文凭;
      “大哉,钱也;神哉,钱也;好哉,钱也!”
      陈一兰说:“说得好,《光明日报》的话,引用得尤其好。
      “长此以往,你忧虑丧失竞争公平,我倒忧虑影响办学水平。
      “因为交几千几万进入学校的学生,一进了校门就有了成见和看法,‘学校是圣洁的殿堂的形象在他们心目中大为逊色,促使心理畸形发展。大大加强了学校管理的难度。
      “一些家境贫寒的学生不仅仅考虑自己的学业成绩、兴趣爱好而考虑各学校收费东少。
      “提高教学质量实在面临不小的困难。
      “再说,学校收费不一,有‘穷学校‘富学校之分,职工收入因校而异,人心不稳是肯定的。”
      牛缺草说:“还是老同学设身处地的说法说服力强啊……长此以往,我还忧虑会危害社会稳定。”
      他说,1993年10月25日《农民日报》的说法颇有代表性:
      “正当全国上下采取有力措施,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即‘三乱这一社会公害时,在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学校,‘三乱之风却由暗到明、由小到大刮了起来,而且越来越猛。”

第61章 特困和特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