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梅问:“‘高肉髻一看就懂,什么是‘施无畏印啊?”
牛缺草说,这是佛教手印之一……
你看,右手前臂上举于胸前,与身体略成直角,手指自然向上舒展,手心向外。
接着,吴昊一行四人有的学着造像,有的学着牛缺草的动作,都做起了“施无畏印”。
牛缺草还说,这一手印表示了佛为救济众生的大慈心愿。
据说能使众生心安,无所畏怖,所以称施无畏印。
孟钟慧夸奖牛缺草说:“牛老师就是懂得多,最不好懂的佛教也说得一套一套的。”
牛缺草谦逊地说:“语文教师出生嘛,‘门门通、门门松啊。”
吴昊笑着说:“就凭牛科长这几下子,出家也有饭吃……”
江寒梅连声“呸呸呸呸”,说:“乌鸦嘴。”
牛缺草微微笑着大度地对吴昊说:“感谢对我信任。”
接着他又声音很高地对江寒梅说:“感谢替我出气!”
江寒梅和孟钟慧笑弯了腰。
不一会儿,孟钟慧指着佛像中的老虎,问牛缺草是什么故事。
牛缺草说那是佛祖以身饲虎。
这造像,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江寒梅指着佛祖圆寂组雕,说:“我看懂了,好像这里死了人。”
牛缺草说,是的,这造像啊,有点像人世间的“告别图”。
接着,牛缺草指着由九人搭成五层叠汉像,问:“你们想到什么?”
他们没进入状态,说:“想不到什么呀。”
牛缺草说:“我想到了古人的杂技表演。”
江寒梅深有体会地说说:“光看,不说啊,不像;越说啊,越看啊,越像。”
孔望山的最高处,是孔子和两位弟子远望的巨大的汉白玉雕像。
顺着他们的眼光前望,孔望山周围不再是当年的惊涛拍岸了,而是一马平川的田畴。
江寒梅问:“孔子来过这里吗?”
牛缺草说:“来过。”
孟钟慧瞪大了眼睛:“真假的?”
牛缺草告诉她们,我从小就听庄上一老私塾先生讲过,孔子当年来过孔望山,是乘桴槎来的……桴槎,就是木筏。
孟钟慧发问:“我们是乘小轿车来的……他为什么要乘木筏来呢?”
牛缺草告诉她,那时孔望山在大海中。
当初面对海边到孔望山间的一片苍茫大海,孔子问谁愿意同去时,无人回答,只有子路愿意冒这个险。
据传,《论语·公冶长》中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欤”的记载与此有关。
后来,当地人就把这座山命名为“孔望山”,在山上还兴建了“乘槎亭”。
历代骚人墨客来游孔望山,则必登乘槎亭;
登乘槎亭,则必赋诗怀古。
“日上红波浮华岩,潮来白浪卷青沙。”
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乘槎亭》中的诗句,分明写出宋时孔望山周围还有海潮卷起千堆雪的奇景哩。
江寒梅、孟钟慧沉浸在往事中。
吴昊经常接打大哥大。
这时,他结束大哥大通话,对大家说:“都十二点了,饿了,直接下山吃饭吧。”
牛缺草说:“好的。”
江寒梅说:“不急……这精神食粮也压饿呀。这山上还有什么景点呀?”
牛缺草说,除了这些,孔望山上,有迹可寻的还有孔望亭、秦东门和宋朝抗金要塞古城堡等遗迹;
著名的
第103章 又有新花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