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58章 三友和四君[2/2页]

超级教师混都市 文丝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说:“让我们长见识了,牛科长!你说的是传说,从你搞新闻的角度看,有没有历史资料来佐证啊?”
      牛缺草随口说:“有啊。”
      他说,在宋代林景熙《霁山集》的《五云梅舍记》中,就有“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三友”的记载;
      在元代白朴《朝中措》词中,就有“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的句子;
      在明代程明正的《岁寒三友图中》,颂扬松竹梅为“岁寒三友”。
      的确,“岁寒三友”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气质。
      松树,百木之长,主干挺拔,直上云霄,是无畏勇者也;
      梅花,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高洁志士也;
      竹子,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谦谦君子也……
      人们对松、竹、梅的赞赏,是借它们对抗严酷环境的自然能力,赞赏它们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并且将它们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
      江水兰笑着说:“牛科长,说了半天,还没说到我这个兰花的‘兰呢!”
      牛缺草也笑着说:“‘岁寒三友,加上兰,就成为‘四友啦。”
      牛缺草告诉江水兰,明代黄凤池辑有《梅兰竹菊四谱》,从此以后,梅、兰、竹、菊就被称为“四君子”,且都有特定的传统寓意。
      清代最有名气的是乾隆皇帝所画的《松竹梅兰图》册。
      四幅图页分别绘有具有象征意义的松、竹、梅、兰四种植物。
      第一幅画松,画幅上画家自题“贞干”,临写的是唐朝颜真卿的字;
      第二幅画竹,画幅上画家自题“介节”,临写的是宋朝蔡襄的字;
      第三幅画梅,画幅上画家自题“蕊珠”,临写的是宋朝苏轼的字;
      第四幅画兰,画幅上画家自题“仙佩”,临写的是宋朝米芾的字……
      据专家说,临写的字颇有些出处,而所配的画,似乎具有乾隆皇帝自己的特色,保持了一种生涩的味道。
      画册的最后一页上写着“丁丑夏日池上居写”,“丁丑”为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这说明这画册属于乾隆皇帝中年(四十七岁)时期的墨宝。
      “池上居”是清朝京师之东蓟县的一处景点,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江水兰追问:“牛科长,松树是无畏勇者,梅花是高洁志士,竹子是谦谦君子,你说过了……还有兰花和菊花的特定传统寓意呢?”
      牛缺草指着江水兰,笑笑说——
      “你兰花啊,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世上贤达也;
      “那菊花呢,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世俗,是世外高人也……”
      牛缺草说,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把它们称作“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还有生命意义的一种感悟。
      恒河沙数,一尘观之;
      浩瀚大海,一沤见之。
      一片竹叶婆娑,透出大千的消息;
      一朵梅花低呤,唱出世界的奥秘;
      一盆兰花在室,飘出满庭的芳香……
      高雅有趣的是,画家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泼墨、用笔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
      从而使笔下的花草木石拓展或是脱离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

第158章 三友和四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