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6章 好事靠谋事[2/2页]

超级教师混都市 文丝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去年全县已有三千多下岗职工在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舞台上大显身手。
      三是引导下岗职工自谋职业并吸纳下岗职工。
      县商业局下岗职工陈德明自办糖烟酒批发站,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多家酒厂销售代理商,吸纳二十多名下岗职工重新就业。
      不少下岗职工“不找县长找市场”,在城区,修车、卖菜、蹬三轮车等各行各业中,处处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在调查中,我们感到“好事”的内涵不光是解决下岗职工“饭碗”问题,也包括极大地推动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方面,下岗职工在“铁饭碗”变成“找饭碗”后,从不理解到理解,从态度消极到积极,从等待观望到自谋出路,从再就业的辛酸和甘苦中体会到再就业来之不易,十分珍惜二次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再就业冲击的不仅是下岗职工,而是整个产业大军,包括在岗的职工,使之做好下岗的心理和技能准备,从而强化了所有职工的危机感和进取心。
      二、“坏事”难变“好事”的焦点
      根据调查,沂北大量职工下岗和部分职工失业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县大人多,劳力供给基数大、增长快,每年劳力资源以百分之八的速度增长,与有限的就业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
      二是企业效益不好,多数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造成大量职工下岗。
      商业系统原有职工四千人,下岗两千五百八十人,下岗率达百分之六十四点五。
      经委、物资、粮食、供销四大系统职工下岗率都在百分之五十以上。
      随着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一些企业被拍卖、租赁、承包、股份或破产后,预计今年下岗职工的人数还会上升。
      三是农村剩余劳力冲击城区职工就业岗位。
      随着大中城市清退农民工及乡镇企业效益不好、开工不足,农村劳力势必涌入城区,以工资成本低、比较易管理等特点被改制后的企业看中而争去了城里职工的“饭碗”。
      去年来,沂北再就业工作虽然作了很大努力,但全县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去年全县失业保险金只筹集了六十一万元,杯水车薪,根本无法保证职工在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和再就业需要。
      再就业难度大,原因来自方方面面。
      首先是就业机会少。
      全县没有什么优势企业,无力消化众多的下岗职工;
      停产半停产企业有的改制后虽然“枯木逢春”,但对用人很“挑剔”;
      “保吃饭”的财政一时还难以兴办为下岗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其次是不少下岗职工观念有待更新。
      有的认为只有政府安排的才“冠冕”,有的在职业上拣肥挑瘦,还有的抱着“一全民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的陈腐观念,宁愿在家待业,也不自谋职业。
      再次是多数下岗职工文化素质低。
      在下岗职工中,一般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女性多,男性少;小学、初中毕业的多,高中以上毕业的少。
      下岗无事干,有事又不能干,给再就业增加了难度。
      第四是企业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就业岗位相对减少。
      县化肥厂原有二点五吨锅炉,需要十五名工人;现在新上十吨锅炉,只用九人。
      “你们俩看什么呢?”县政研室美女主任旬小桃嚷嚷着进来了,“还两个人看一张报纸呢。”

第166章 好事靠谋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