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劳改部门接受思想改造,表现突出。
据悉,政府将在近期给小沈旭父亲减刑。
这件事情在大墙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对此,个别老乡也不理解,问小仲如此花费精力、财力,到地图的是啥?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儿爱,我们的社会将变得越来越可爱。”
牛缺草越听越感兴趣,耿银才越说越激动,他说:“小仲还有更让老乡不可思议,‘傻得冒泡的拾金不昧的故事哩。”
耿银才说,去年12月22日上午,在店里整理收购进的一只旧衣橱时,小仲发现里面藏着一只小皮箱。
打开一看,有定期存折七万三千块钱以及一些贵重物品。
由于没有地址,无法寻找失主,小仲便提着皮箱匆匆赶到殷行地区工商所,要求尽快将巨款归还失主。
根据当时收购人回忆,这只衣橱的主人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
工商所干部与小仲赶到中国工商银行查找,得知失主王某家就住在殷行地区,但还没有办理挂失手续。
他们又马上赶到失主家中。
此时失主已发现存折不见,急得瘫在椅子上双手发抖。
原来,前两天老人的女婿帮助整理刚装修的房间,征得老人同意后,把旧大衣橱处理给了旧货店,而老人也记不得里面有存单。
此时经过新闻媒体宣传后,令个别老乡惋惜不已,让更多的老乡和上海人称赞不已。
耿银才感叹地告诉牛缺草,小仲个人的名气大了,小江北旧货调剂商店的的名气越来越大。
更令老乡和上海人高看一眼的是,腰包鼓了,小仲不忘回报社会。
刚才说的和沈旭“结对助学”、和沈旭父亲“结对帮教”的事情,就是小仲的突出表现。
与此同时,每逢过年过节,他买米、沽油,为当地孤老、特困户送去温暖;
作为当地个协为民服务小组组长,他时常带队下军营、到学校、去街道尽心尽力。
去年水灾期间,他给灾区又是捐款又是捐物。
他乐于助人,不仅介绍许多人来沪打工,而且还义务为在沪经商的老乡提供信息和便利。
老乡中遇有什么难题,都喜欢找他商量,他店里的电话被称为“沂北热线”。
对待他乡人同样如此。
一个夏天的傍晚,两个温州姑娘向小仲问路,他热心给姑娘带路。
得知他们打的花完了兜里钱,小仲二话没说,掏出二十元钱给她们,并送她们上公交车。
几天后,小仲收到她们一封寄自上海铁道学院的来信,信中说——
“我们俩不知该怎么感谢您才好,只想真诚地对您说,您是我们来上海见到的的第一个好人……”
牛缺草在上海走访了不少沂北老乡和上海人,第二天晚上牛缺草给王淼、伍小亿各买了一件纪念品。
第三天上午便踏上了归途。
在公共汽车上,牛缺草打着腹稿。
很快,通讯的主标题出来了——
《“小江北”饮誉大上海》;
接着通讯的副标题也出来——
《沂北青年仲伟超在沪上旧货堆里“淘”出大名堂》;
接着三个小标题也出来——
《诚意经商,给“小江北”带来一片希望》;
《拾金不昧,使“小江北”名扬浦江两岸》:
《回报社会,让“小江北”尽展人格魅力》……
第227章 傻子仲伟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