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劝慰牛缺草说:“哎,终于过去了,那个苦难的日子……我还有个疑问啊,青黄不接时候,你借人家煎饼都还不起,那你家母亲常常借人家钱给你上学,那钱是怎么还的啊?”
牛缺草说:“比较急的账目,或是人家催要的账目,是借旧账还新账;有的没有催要的账目,等到卖猪的时候,或者是新粮食下来的时候;还有的,等到爸爸做小买卖的时候……你不要笑话我,我有时候也帮着苦钱。”
王淼顺着牛缺草的意思说:“我听江股长他们讲的,就是春节期间,你帮着父母在街市上摆摊设点啊?”
牛缺草笑笑说:“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哎,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女孩子出嫁,是用自行车子的,你知道吗?”
王淼高兴地说:“这个我知道,我妈妈、我大姨母、二姨母都是这样出嫁的。其中的嫁妆是雇人家抬的……哎哎哎,我还想起了二姨母出嫁时候大哭一场的笑话……
“国庆节那天结婚,出嫁的人特别多,遇到一座高桥,坡度很大,几个拖着新娘的自行车睁着上桥,都想着上了桥以后第一个放鞭。
“最后,上不了坡了,新娘子们又都下车,跟着自行车小跑。由于带新娘的自行车都是‘永久牌子的,新娘又都是穿着红衣服,打着大红伞,慌乱中,我二姨母上错了自行车……
“带新娘的人也没有发觉,到家了,她发觉不对,新郎更不对,哭着说明了情况,拖新娘的自行车又把我二姨母送到我二姨夫家,结果我二姨夫也正在安慰哭泣的另一个新娘……
“抬嫁妆的几个人也跟着着急,都是娘家这边的人啊,很着急,指着骑自行车带新娘的那个小伙子数落……见新娘——二姨母终于到家了,几个人破例上前问话……”
牛缺草夸赞说:“我家淼淼料懂得的就是多。不怕你笑话,这嫁妆我就抬过。”
王淼大惊,说:“啊?听我妈妈讲,抬嫁妆的人,都是在大队、生产队里社会地位特别低的,有的是老光棍,老油条……”
牛缺草不好意思地说:“说的不错。不好意思,我就是这样的‘老光棍,我第一次抬,才十四岁,应该是‘小光棍……”
王淼辩解说:“我说的无意话,伤了你的心了?”
牛缺草尴尬地说:“绝对没有,你说的完全是实话。”
牛缺草说,就是这样的活儿,也不是随意就揽得到的。而这些活都是妈妈给揽下的。
这嫁妆抬不抬呢?牛缺草心里也矛盾。
家里弟兄牛童、牛缺竹等人说——
“就是饿死了,我也不做抬嫁妆这个活儿!缺草啊,你要当心,将来讨不到老婆,成为一个‘老光棍……”
听说这话,母亲也犹豫了。
但是,上初二那年,开学第十九天了,牛缺草因为交不起两块钱的书学费,上课时候不仅没有书,班主任又天天催要,恫吓说拿不到钱就不要来上学了。
第二十天那天,正好是本生产队姑娘王巧珠出嫁。
牛缺草上午说肚子疼,请了假,下午和五个老光棍来到王家待命。
王巧珠的嫁妆有柜子、箱子和盛放一对油灯、一对暖壶、两双筷子、一对水杯、一个装有半盆米的瓷盆等东西的“抬盒”。
六十多岁的老光棍王二龙是个“头儿”,他强调说——
“抬盒”,抬起来比较轻一点,但是,必须是万分小心,不少是易碎物品;要是出点事情,不仅仅是赔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搅乱主家喜事;我和缺草,一老一小,都是细心人,抬“抬盒”。
老侉子和老贵子抬小柜子;贵全大爷和??滦∫??渥印
因为有三十多华里路程,下午三点多钟就开始出发了。
不巧的是,正是学校放学的时候,牛缺草被同班同学看见了,他们喊——
“牛缺草,抬‘抬盒……”
&nb
第233章 忍辱抬嫁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