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5章 伯乐宋昌九[1/2页]

超级教师混都市 文丝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非凡师恩历久弥新
      ——谨此献给蔡正鸿老师七十华诞
      牛缺草
      1999年2月5日晚,接到一位小师弟的电话,他要求我为蔡正鸿老师七十华诞写点儿东西。
      顿时,我心潮起伏;继而,我夜不能寐:如烟往事,丝丝缕缕,呈现眼前……
      教师,是平凡的职业;但是,从事这个职业的蔡老师又是不平凡的。
      1972年3月到1974年7月,在白果树初级中学(当时叫“东风初级中学‘带帽高中”)时,蔡老师负责我们班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
      那是大“革”文化“命”的年代,教材一穷、二白、三“左”,学生毕业回乡两年后主要靠推荐上大学,因此,不少老师、很多学生对教和学都不认真。
      唯独蔡老师明确鼓励我们一定要搞好学习,课内课外给我们补习不少当时教材上没有的文化知识。基于此,我感到蔡老师是最称职的老师。
      同时,作为我们一个班九十多人的班主任,蔡老师管理得井井有条,带领我们为学校筑墙、去生产队插秧、去县棉织厂学工、去县城看电影等,使我们在学校就有了“丰富”的阅历。基于此,我又感到蔡老师是最称职的班主任。
      还有,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和班主任,蔡老师还热心学校工作,协助教务、财务、校务管理,甘当无名主任、无名校长。基于此,我还感到蔡老师是学校最难得的好“参谋”。
      对我本人,蔡老师更是师恩“浩荡”。在名不见经传的官陵小学“带帽”初中时,我刻苦学习,常受打击,因为将来考大学不靠德智体,只靠“权势礼”。
      谁知进入高一年级教室时,蔡老师就安排我任班级学习委员,不久,又让我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同时,鼓励我自己带头学习,主动、大胆开展的工作。
      蔡老师让我在茫茫暗夜里看到点点灯火,为我后来的写作、教学乃至管理挣得了作用无法估量的“第一桶金”。
      在高中毕业典礼仪式上,蔡老师安排我发言,并且热情地向来参加典礼的公社领导人引荐我,使我这个心绪茫然、前途无“亮”的回乡知青,感到在茫茫大海上有了救命“舢板”,从而,在大队、公社有了任职的简历。
      高中毕业后,对前去探驾乡的低沉失望到极点、即将被俗世吞噬的我时,蔡老师坚定地鼓励我不要丢了文化知识,千万要朝前面看,使我犹如在风雨如晦中听见声声鸡鸣,从而,考上了大学,迈出了、告别了“穷困之门”的关键一步……
      十年过去了,廿年过了,卅年过去了,在蔡老师执教三十年、六十华诞以及平时接触中,我了解到,蔡老师不仅在白果树对学生、对教学、对学校“东风送暖”,而且,不论在乡镇,还是在县城;不论是教学,还是管理;不论是年轻时,还是年老后:都是几十年如一日,都是“春风风人”。
      因为难能,所以可贵。我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受过近三十年冻的我,最知道太阳的温暖;
      挨过近三十年饿的我,最知道饭菜的香甜;
      做过近十年平凡教师的我,最知道蔡老师的非凡!
      把一般的工作做好了,就不一般;把平凡的的事情做好了,就不平凡:这,该是蔡老师的非凡之处;这,该是蔡老师的

第235章 伯乐宋昌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