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49章 固据理不挠[1/2页]

超级教师混都市 文丝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马投人轻蔑地说:“看来,牛书记啊,《法制日报》《中国青年》《中国记者》这些权威的报纸杂志你都不相信啊?你也太狂了吧?”
      牛缺草笑笑说:“套用一句名言来表达我的意思吧,我相信报纸杂志,更相信真理……其实,文章是人写的,报纸杂志是人编的,出错是正常的,改了就是了……如果知错不改,以讹传讹,就是害人害己了,就是犯第二次错误了。”
      狄建不服气地挑衅说:“新华社、《人民日报》也有错吗?”
      牛缺草淡淡地说:“当然有。”
      狄建嚷嚷道:“证据呢?”
      牛缺草拿出一张泛黄的信件说:“你不要说,我还真有证据——是昨晚翻找资料时看到的。新华社记者姬云程写的通讯《打好人生第一底色——记牡丹江市立新实验小学劳动教育》,登载在1991年2月22日《人民日报》上。
      “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家里,他们不再把剩饭倒进垃圾桶里,掉在桌上的饭粒也要捡起放进嘴里,因为他们真实地感受了‘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唐朝诗人李绅《悯农》诗一共四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姬云程抽掉第一句和第三句,加引号,直接引用,显然不妥。
      “这是《人民日报》社给我的复信,诚恳接受我的建议,应该把‘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改为‘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马投人看着《人民日报》社的复信只是出神。
      牛缺草继续说:“我们的报纸出现一点错误,是正常的,改了就好了。当然,我们要尽量少出错;同时,要练就火眼金睛,出错了就要及时识别……我这里有几句话,请大家看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说着,就把报纸和杂志递给杨之春。
      杨之春看了看,问:“那一句啊?”
      牛缺草指了指,说:“就是划浪线的这几句。”
      杨之春懂得了,说:“我看到了……怎么让大家看到呢?有了……”
      杨之春出去了一会儿,拿来笔墨和报纸,他用毛笔在报纸上写了一会儿,接着展示给大家看——
      1.“采访结束后,李森茂部长借用一句古诗:‘八千里路云和月来为记者团送行。”
      (《八千里路云和月——李森茂局长访谈录》,1990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
      2.“从县市报的地位看,它……是能够‘飞入寻常农户家的报纸……”
      (《县市报人需要有献身精神》,1990年第一期《新闻战线》)
      3.“窗外一棵大树,夏天绿叶成荫,时有鸟雀鸣叫,坐在窗下,人们会想起‘荫荫夏木啭黄鹂鸟诗句。”
      (《朱总司令在香山》,1992年10月27日《光明日报》)
      马投人也抬头望着,未知可否。
      狄建嚷嚷着说:“反正,我看不出问题……刁主任,你说呢?”
      刁旺微笑着说:“我也看不出问题……第一句冒号是多余的,但是,没有冒号又不好……”
      牛缺草鼓劲说:“刁主任看得很准,冒号是多余的……这句如果改成这样行不行?”说着,他就拿起毛笔写出来了——
      采访结束后,李森茂部长借用一句‘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古诗来为记者团送行。
      支书帆、尤一梅同声叫好。

第349章 固据理不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