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节了解:辽国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武功兴起,到辽圣宗兼修文治武功,再到辽道宗、辽天祚帝任用权奸佞臣、偏听偏信,直至被金国灭亡。
太后萧绰是起承转合中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
而萧太后萧绰是辽国北院枢密使萧思温的三女儿。
他倾向汉化提高汉族地位,主张革新,提倡封建制,协助景宗管理朝政二十多年,安内攘外,在此基础之上,辽国随后进入了其子圣宗的四十多余年的鼎盛时代。
萧太后摄政的二十六年中,指挥辽国军队与宋朝作战,多次取胜,故事被演绎成《杨家将》等传奇,一直为现代人传诵。
针对其墓穴之谜,也有一些争论。
当然,辽国萧太后亲征的战役中,最著名的战役是他统帅辽军与宋的檀渊之战:辽统和二十二年,即宋真宗景德九年,萧太后同圣宗亲统大军二十二万回师伐宋。
宋真宗在寇准的主谋下,也亲自指挥宋军作战。
辽国攻破德清,到达潭州北城。
宋真宗害怕辽国继续南下,过信给萧太后提出议和、并派属臣曹力出使辽国,答应每年以帛银为贡纳给辽国。
萧太后审时度势,认为继续南征有一定困难,所以同意与宋订立城下之盟,宋真宗“称侄纳贡”。
和议规定:“宋朝每年向辽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两国罢兵,各守旧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两朝城池依旧修葺,不得增筑城堡,改移河道。
”之后,双方各自撤军,结束了这场战争。
在中国历史上,把这次和议叫做:“檀渊之盟”。
辽国此后在宋朝那里每年获取银两,为辽国的兴盛奠定了基石。
看到了这里,我就把这一页网页也关掉了。
根本就没有什么重要的信息,不过,我倒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在锦州也同样有一个辽国太后的墓葬。
不过,我还是继续打开了下一个网页。
根据《辽史》记载的地理位置,乾陵应该就在龙岗村附近。
古墓的附近已经挖掘出了陪陵的的墓志铭,“归陵于乾陵附祖宗之寝庙”、“葬于乾陵附孝贞皇太弟之茔顺也!”而墓穴的下方,也就是村落之内,有两处高高隆起的墓穴,经确认是萧太后的两个孙子。
根据辽国祖制,后代的墓葬要在长辈墓穴的下方,根据这个规定,辽景宗的墓葬应该在龙岗山的顶端。
当然,这里面除了一些简单的介绍以外,还有陵墓挖掘的经历,这可是我愿意看到的事情。
所以我就更加的开始认真的看着网页里面记载的事情了。
:锦州市博物馆原馆长、参与过辽景宗三位孙子的陵墓挖掘工作的鲁宝林先生介绍,北镇共出土过四个墓志铭、龙岗村三个,高起村一个。
萧太后的孙子耶律宗正的墓中出土了两个墓志铭,一个是耶律宗政墓志铭,一个是秦晋国妃墓志铭。
耶律宗政的墓志铭上写道:耶律宗政生于辽圣宗“统和二十年,驾崩于清宁八年三月十二日,享年六十”。
“其年岁次壬寅十月二十七日归葬于乾陵附祖宗之寝陵”。
萧太后的另
第451章 了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