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老太太笑着说:“相公一定在怀疑老婆子是骗子吧,自从相公走了以后,老身突然想起相公也是客居在外,要操办这些事也有困难,正好有一辆顺道的马车,便想将女儿送到相公的船上去。”
艾宗正便想请她一块走,老太太不肯,自己独自走了,艾宗正惶恐不安,也不敢十分相信老太太的话,急忙奔到船上一看,那个少女和一个丫环果然已经在船上了,看见艾宗正,她含笑迎接。
艾宗正上船后,仔细看少女,蓝袜绿鞋,与原来船中那个侍女没一点差别,心里很感惊异,犹豫的凝目注视。
少女笑着说:“看郎君虎视眈眈的样子,难道原来没见过小女子吗?”
艾宗正听她的声音很熟悉,并闻到了那日船上闻到的侍女的香气,大惊说:“你就是静儿?”少女捂着嘴浅笑不止。
艾宗正正式拜揖道:“仙女如真是神人,请早明白告诉我,以消除小生的烦恼迷惑。”
那少女笑着说道:“实话告诉郎君吧,上次郎君在船中遇到的就是秦淮河君,只因大王仰慕郎君的才华,想把小女子赠给郎君,因为小女子是王妃很喜欢的侍女,所以大王须回去和王妃商量,所以小女子才到现在回来,其实就是奉了王妃之命来服侍郎君的。”
艾宗正听静儿说后,大喜,洗手焚香,望秦淮河中朝拜,然后带着静儿回家了。
后来艾宗正又到南京城,静儿要求同去,顺道回去看看王妃,到了秦淮河中,只见静儿从头上拔下一根头钗,掷到水中,忽然从河中冒出一只小船,静儿轻轻地一跃而上,如小鸟飞上树梢,转瞬便无影无踪了。
艾宗正紧盯着静儿消失的地方,盼着她快回来。
许久后,才远远望见一艘楼船驶过来,来到近前,船上的一扇窗子打开,一只彩色的鸟飞掠过来,落地则变成了静儿。
接着,又有人从楼船的窗子里递下许多金器明珠之类的珍贵东西,都是王妃所赐。
从此后,静儿每年都要回到河中一两次,看望王妃,艾宗正也因此非常地富有,那些金银珠宝拿出来,连富贵人家也都说没见过。
艾宗正说到这里,看着莫易,似乎还有话要说,莫易笑着问道:“艾兄还有故事想说?”
他也笑着说道:“有是有,但不是小弟亲闻,小弟只是以前与静儿闲聊时,听她说起过她一个小姐妹的事情,也有点奇趣,莫相公可有兴趣听?”
莫易说道:“当然有兴趣,艾兄请说。”于是,艾宗正又开始说了起来。
话说在武昌府有个商人的儿子叫裘功祖,他非常聪明,又喜欢读书,但是当他十六岁的时候,他父亲觉得读书太过迂腐,就让他学习经商,跟着父亲一起去各地跑买卖。
通常在途中船上的时候,裘功祖没事就会朗读、背诵古文诗赋,一次,两父子租了一艘船,准备到秦淮河沿途各地采购物资,有时父亲在城里采购完物资晚了,便留在客栈里看管货物。
而裘功祖每当父亲出门时,就拿起书开始背诵诗,他读诗包含情感,铿锵有力,每当此时,他都会注意到窗外有影子在晃动,好像是有人在外偷听一样,不过他也没有太在意。
有一天晚上,父亲又出门了,很晚都没有回来,裘功祖在家读诗也读得很有兴致,这时似乎又有人在窗外徘徊,月光照着她的影子,清晰地影映在窗上。
裘功祖感到很是好奇,猛然推门出去一看,看到门外的窗前站着一位大约十五、六岁,有倾城之貌的美女,那个姑娘看到裘功祖出来,便急急忙忙地逃走了。
过了两三天,裘功祖父子带着货物,准备乘船回去,晚上,船还是泊在秦淮河边。
父亲又有事出去了,裘功祖朗诵诗时,突然见有一个老太太,走上船来,对裘功祖说:“郎君杀了我的女儿啊!”裘功祖听到老太太这话,非常吃惊,忙问她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太太开口说道:“老身夫家姓柯,有一个独生女儿叫柯如筠,很喜欢读书,她告诉老身,说听到过郎君朗诵诗,现在非常想念郎君,想得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所以老身来,是想把如筠许配给郎君,请千万不要拒绝。”
裘功祖因为在之前见过姑娘一面,心里面也挺喜欢那个女孩的,但又怕父亲责怪他,就把心中所想跟老太太实说了,老太太却不很相信,以为是托词,便叫裘功祖把话说定,裘功祖只好说不。
老太太听后,很生气的对裘功祖说:“人世间的婚姻,有的就是非常委屈自己也不能成功,现在老身亲自来做媒,郎君也不答应,老身太丢人了吧!郎君别想坐船回老家了!”说完后就怒气冲冲地走了。
第121章 落第秀才秦淮河结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