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返回河南到老家了吗?”
“你说的这个事情,就是这首诗的谜底了!”马义高捏着信纸,对他说道:“袁世凯回到河南后,隐居在辉县,表面上是养病,其实是韬光养晦,暗地里仍然操纵政事,等待时机复出。我估计,可能是袁世凯又到了安阳的洹上村,在那里过起了赋闲垂钓的生活,忙里偷闲写了这首诗。你可晓得,商朝时的伊尹,就是隐居在那里的呀。”
“哎呀!原来如此!”施宜生终于晓得袁世凯写这首诗的由来了,可他还是不明白地问:“你帮我想一想,我那朋友为啥子一个字都不写,而寄一首袁世凯的诗给我呢?”
马义高听了,狡黠地笑了。他慢条斯理地呷了口茶,回答施宜生说:“其实很简单,你那朋友在帮袁世凯招降纳叛网络人才呢!可能是想让你出来帮袁世凯,又怕你不接受,还担心你出卖了他,所以只寄了一首诗给你,看你懂不懂板眼呀!”
“是这样啊?”施宜生方才如梦初醒,长长地反问了一声。他又急切地向马义高问他:“你说我应该咋个办呢?”
“为今之计,必须当机立断,投靠袁世凯!”马义高老谋深算地对他说。
“为啥子?”施宜生在决定自己生死的大事面前不敢马虎。
“为啥子?”马义高眨动着鹞子眼,胸有成竹地对他说:“你可晓得,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成功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并在随后的两个多月带动中国各地的革命者响应。前几天报纸上不是登载了一则消息:孙中山于12月20日,带着在海外华人与美国的同情者为‘辛亥革命筹集的资金赶赴到上海吗?12月29日,清朝原有的22个行省中已经有17个省独立了,他们派出代表,推选刚刚返国的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今年1月1日,农历辛亥十一月十三号,孙中山已经宣誓就职。”
“这是世人所共知的事情,与我投靠袁世凯又有何关联?”施宜生还是打破砂锅问到底。
“有何关联?”马义高喝了一口茶,盯了他一眼,把话锋一转,对他说道:“虽然大部分的省份已脱离清政府的控制,可主要的军事力量却凭借的是各地团练,或是混入部分华侨以及‘洪门旗下‘哥老会的成员。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实力有限,无论在装备与士兵素质上,皆无法与清朝主力北洋军抗衡。此外,由于孙中山并未实际投入革命战事,故各省的革命势力纷纷推出自己的领导人,致使革命势力呈现多驾马车齐头并进的情形。在目前形势下,袁世凯领导的北洋新军成为清室唯一可以抵抗革命的力量。你说朝庭不用袁世凯,又用谁呢?县太爷,你现在投靠袁世凯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呀!”
施宜生如梦方醒,急忙拿出县府的印信交给马义高,让他代为署理县府公事。
第48章 马义高代署县衙[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