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来,我看到你们家里有不少自己编的竹篮、竹筐,还有竹凳子、竹床、竹席……我想为咱们坪乡和社员们找一条能长远发展的路子……”
“哦!看来你是想在竹子身上打主意?坪乡什么都没有,就是不缺竹子,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满山遍野都是毛竹,编竹制品的活儿,小孩儿都会。”
“整个坪乡生产队,就属我爷爷的竹工手艺最好,每次拿到集市上,换的东西最多。”玉莲说道。
“是啊!我正因为看到爷爷做的这些竹制品,所以才来跟爷爷商量。爷爷,你就没想过把这些竹制用品卖到城里去吗?”
“没想过,最多就是公社赶集的时候,拿到集市上换一些油盐酱醋或日用品什么的。”
“爷爷,我有一个想法,您看是否可行?”
“什么想法,说出来听听?”
“我想由您出面,带动各家各户家的大妈大婶编制各种竹制品。至于销路的问题,我来帮助解决……”
“海涛,歪门邪道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事情咱们可不能干!”
“放心吧!我说的销路指的是供销社……”
“听你的意思是让供销社收购咱们山里的竹制品?供销社能要咱们的东西吗?”
“如果我们的竹制品,能让城里人喜欢,供销社是愿意向我们收购的。”
“可是城里人喜欢什么样的竹制品,咱们怎么知道?”
“这点您放心,咱们可以做市场调研,然后根据城里的市场需求订制。这样一来,不仅不用担心卖不出去,而且可以增加社员的稳定收入。”
“嗯!听起来是不错。不过,是不是应该跟郭支书商量一下……”
“这件事情一定要跟郭书记商量,但我想等过一段时间再跟郭书记商量,目前最重要的是先拿出几个样品,看看市场需求的反应。
我准备忙完双抢之后,去县城和省城一趟,正好夏季到了,想请您做几副竹窗帘、竹席、椅子垫,我先去县供销社和省供销社探探路。
到时候我再把城里的需求和意见包括收购的价格带回来,咱们再一块儿跟郭书记商量,如果合适的话,由生产队组织办一个竹器厂,和供销社签订合同。”
“海涛,你是说要在坪乡办工厂?”玉莲问道。
“是啊!属于集体所有制的工厂。虽然坪乡这几年在宁境公社算是不错了,但离真正的脱贫还远着……”
“海涛,你这是怎么了?睡了两天两夜就想了这么一出?是不是做了什么梦啦?”玉环看着梁海涛。
“不是梦,正好玉莲和玉环也在,我想通过竹器厂这个项目,为坪乡生产队赚钱,但最终是为了咱们的坪乡小学和坪乡卫生站。”
“为了坪乡小学和坪乡卫生站?”玉莲和玉环惊讶的看着梁海涛。
“是的!你们想想,如今这些年,咱们坪乡的社员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社员的工分值是全公社最高的,但是,最缺的是什么?”
“教育,医疗,道路。”玉莲说道。
“玉莲说得没错!脱贫不仅仅是解决肚子温饱问题,还有精神上的温饱,如果教育和医疗条件跟不上,交通问题不解决,这里的人永远谈不上脱贫。”
梁海涛说完转过身子看着玉环接着说:“玉环,你告诉我,坪乡大队目前还有多少适龄儿童没上小学?”
“将近三分之一。”
“什么原因?”
“主要原因是生产队的三十几个自然村很分散,路途太远的没法当天来回。”
“好!我再问你!现在的坪乡小学都几位老师?”
“专职的就我一人,其他两位都是兼职的。”
“坪乡小学是1974年建立的,如今只有小学三年级,接下来就要设立四、五、六年级了,你考虑过没有?玉环,师资的问题,教学设备的问题,生源的问题……”
“这可都需要钱啊!”
“没错!这就是我想做的事情。帮助坪乡生产队解决办学的资金问题。还有卫生站,玉莲,目前坪乡卫生站只有你跟那位老中医,只能解决头疼脑热和磕磕碰碰的问题,但是遇到大病还得走几十公里上公社卫生院。”
“是的,”
“只有解决了钱的问题,我们才有可能提高办学和医疗的条件,解决交通问题。只有教育、医疗、交通都上去了,生活条件提高了,我们才能吸引宁境公社的优秀的老师和医务人员到坪乡来。
如果有一天,咱们坪乡的社员看病不用走几十公里到公社卫生院,坪乡有自己的中学,每个自然村的孩子都能就近上小学,而且坪乡到公社有跑汽车的公路,坪乡的每个自然村有跑手扶拖拉机的机耕路,到那个时候,咱们的坪乡才能真正脱贫和富裕。”
“海涛,你的想法太大胆了。”玉莲说道。
“所以我才来找爷爷商量。爷爷,反正招工我是没机会了,我想好了,不如就实实为坪乡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您一定得帮帮我!”梁海涛用期望的眼神看着爷爷。
……
爷爷抬了抬手:“海涛,爷爷明白你的意思了,这件事情爷爷支持你,你还记得马德山吗?”
“爷爷,我怎么能忘记呢?坪乡知青农场开辟的500亩山林可都在那儿呀。”
“那你还记得百丈岩吗?”
“记得,我在马德山待了半年多,就住在百丈岩原来的中殿里,玉莲和玉环,还有张岩和刘娜都去那儿看过我。”
“你去过百丈梯田吗?”
“去过,爷爷,当时我一直弄不明白的一件事就是,百丈岩全被破坏了,为什么唯有百丈梯田的竹子丝毫无损,依然生长茂盛?”
“是啊!你想过为什么了吗?”
“我问过知青农场里经常带领我们吃“忆苦饭”、给我们“忆苦思甜”的刘大爷,他说因为百丈梯田里的那些竹子是马氏仙妈的头发,是仙竹,而且不能砍,否则会引起马氏仙妈发怒。”
接着,爷爷告诉梁海涛十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情:
十年前,百丈岩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几个小时之后,一场由前所未遇的暴雨所引发的前所未有的山洪从马德山上倾泄而来,冲击着整个坪乡的百里方圆。
持续七天七夜之后,洪水终于在一天清晨悄然退去。
十天之后,当清理泥石流的人们来到马德山的时候,令所有人感到疑惑不解的是:整个方圆百里,唯有百丈梯田里的竹子依然挺立、安然无损,似乎这周围什么事儿也没发生过……
说着,爷爷从怀里掏出了一个烟斗,递给梁海涛:“海涛,你看看这个烟斗……”
“爷爷,这烟斗是小叶紫檀的吗?怎么冰凉的感觉?”
“不是小叶紫檀,这是竹子。”
“啊!竹子的?这材质和色泽怎么跟小叶紫檀这么像?”
“是的,这就是用百丈梯田的竹子头做的,时间越长颜色就越深,这是我十几年前从百丈梯田挖的一根竹子,做了根拐杖,把头部切下来做了个烟斗。”说完,爷爷站起身子走到里屋,不一会儿,拿出了一根与烟斗同样颜色和材质的拐杖递给梁海涛。
“这竹子太神奇了!要是不说,所有人都以为是小叶紫檀。”
“百丈梯田的竹子还有更神奇的一点,就是冬暖夏凉……”
爷爷告诉梁海涛,坪乡方圆百里,竹子的种类不下二十种,但最神奇的就是百丈梯田的竹子。
“爷爷,您的意思是,不同的竹子能做不同档次的竹制品,而百丈梯田的竹子能做高档的竹制品,比如烟斗、笔筒……”
第六章 一个大胆超前的想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