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五十一章 省市联合调查组[2/2页]

穿越四十年 海魂0817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从全县吃财政饭的人员头上扣工资修路的决心。
      在他看来,要想把全县400公里柏油路,150公里水泥路,1400多公里沙石路修好,只有靠大家出钱,否则没有任何好办法。
      他永远也不会忘记,他来临元后不久的一天,天正下大雨,到处一片**,车子无法进村,他们便在村口等雨停了再走。
      张岩看到路边一个老大娘在卖茶叶蛋,于是上前问:“你为什么不到县城去卖呀,那里价格会高一些呀。”
      大娘说:“去县城太不方便了,好鸡蛋到了县城就成坏鸡蛋了。”
      当时张岩深有感触,难怪人人都说“要想富,先修路”。
      这天早上,张岩在上班的路上,手机响了,他接通电话:“喂,什么事……”
      原来是县委办公室主任的电话:“张书记,县政府大门口有人贴了一张漫画……”
      张岩说:“你们别动,我马上就到。”
      张岩赶到一看,是一整张白纸画的漫画,画上一个西装革履的男子穿着短裤,跨着大步,而裤裆开了一条缝。旁边写道:“张岩想搞政绩工程,把老百姓的钱掏出来,往自己脸上贴金。”
      周围观看的群众越来越多,有的人指指点点,有的人讥笑讽刺。
      县委办公室主任指挥人要把大字报撕下来,张岩却制止不让揭掉漫画。
      第二天上午,教育局长打来电话:“张书记,教育局已经来了两批教师上访……”
      “为什么事?”
      “都是因为扣工资的事!”
      “要向大家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张岩想了想又说:“你们局领导和中层干部都要下去做宣传解释工作。”
      “张书记,没用,”教育局长为难地说:“现在教育局里里外外全是上访的教师,他们来到县里,连学生的课都停了,这样下去,影响就大了!”
      张岩说:“好吧!我马上过去。”
      张岩放下电话,赶到教育局。
      一下车,就接到市政府电话,原来临元县有两个乡20多名中学教师集体跑到市信访局上访。坚决抵制扣他们工资的事。
      张岩当即打电话叫副县长林岩春带着县信访局负责人去市政府。
      好不容易把这些上访的教师动员回去了,中间只隔一天,南方最有影响的一家报纸《华南周报》对临元县教师上访一事作了报道,还配发了照片。
      与此同时,临元县的修路工作已经开始了。
      首先是改造铺设国道,以及临元至怀宁的公路,国道是贯穿临元县的交通大动脉,而临怀路则是临元县通往怀宁市新建市区的交通干线。
      临元县教师上访一事,很快就反映到省市领导那里去了。
      《华南周报》是全国影响非常大的报纸,省市领导一看《华南周报》又刊登了临元教师上访的报道,犹如火上浇油,迅速组织了省市联合调查组。
      随后以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林彬为组长、副市长黄明星为副组长的调查组组成了。
      在调查组即将出发时,省委临时有一个重要会议把林彬留下,省市调查组决定由黄明星副组长全权负责这次调查工作。
      省市调查组离开市区时,已经是下午5点钟,面包车开出不一会儿,天上下起绵绵细雨,临近临元县城时,天色已经阴沉昏暗。
      当时市委主要负责人倒是说了,让调查组的同志们在市里过一夜,可是黄明星一开完会,就坚决要到临元去,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对省市调查组调查临元县扣干部职工工资修路一事如此感兴趣。
      他在临元执政五年,刚刚离任半年多,尽管升任了副市长,但是对于临元,他恍若别了半个世纪。
      其实他老婆现在还住在临元,或者说他每个周末都会回到这块土地上。
      然而现在,他的心境完全是异样的,现在他不仅是一个上级领导者的身份,而且大有钦差巡案居高临下的感觉。
      黄明星坐在面包车里,身边坐着省教委处长,身后两位是市教育局和市政府的两个年轻人。
      面包车一进入临元城区,他的手机响了。
      黄明星接通电话,是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陆平打来的:“黄市长,你们现在到哪儿了?”
      “到了,到了,马上就到!”黄明星异常兴奋地说。
      “请你直接到临元宾馆吧!我们在候着呢!”陆平说。
      雨还在下,淅淅沥沥地越来越大,面包车缓缓拐进宾馆。

第二百五十一章 省市联合调查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