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7章 仇人相见[1/2页]

晚清第一枭雄 左茂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萧朝贵率领三千精锐长途奔袭长沙,出敌不意,弄得清廷手忙脚乱。这长沙可是湖南省会,不折不扣的名城巨邑。
      军兴以来,太平军尚未攻克过省会。若被他们攻下长沙,清廷颜面何在?
      湖南局势糜烂,各方急报雪片似的飞往京城。年轻的咸丰皇上手握至高无上的权力,坐拥华夏这个人口第一的的大帝国,却深感无能为力。
      湖北巡抚常大淳奏报湖北境内防军太少,要求将已经增援湖南的六千名鄂兵“就近拨回”。
      两江总督陆建瀛奏称太平军将入江西,要求拟调湖北的一千皖兵改留在江西助防。
      新任湖南巡抚张亮基不敢到长沙赴任,借口常德城防空虚,自请调苗兵一千、黔兵一千助防常德。
      除了这些封疆大吏们的告急卖惨,前线武官也不断催饷,户部又不断哭穷。
      御史们动不动就发起弹劾,不是参这个将校怯敌,就是骂那个疆吏无能,唯独讲不出破敌良策。
      年轻的咸丰皇上六神无主,只好把前线战事推给赛尚阿,令他便宜处事。
      这赛尚阿不是已经被革职了吗,怎么仍是钦差呢?
      原来,被咸丰寄予厚望的新任钦差大臣、两广总督徐广缙见太平军势头正猛,不敢前往前线赴任,仍在广西境内逗留。老钦差赛尚阿尚未交印下台呢!
      眼见情势紧急,赛尚阿也做出了新的部署,催逼总兵和春、常禄等前线武官移营东进,进逼郴州、永兴。
      9月初,常禄率兵进驻兴宁小平冲,从东面进逼永兴。
      9月9日,和春率李瑞、秦定三、江忠源等部进驻郴州东北要隘朱木山。
      同日,清军德亮、张国亮所部四千捷勇赶至永兴,归常禄节制。
      此时,常禄帐下已有马龙、德亮、张国亮等部约六千人,均驻在永兴东侧。
      永兴附近的太平军只有罗大纲和吴捷所部,兵力不足五千,在数量上已经不及清军。他们又要分兵驻守险隘,兵力捉襟见肘。
      眼见清军大兵压境,罗大纲和吴捷决定收缩战线,坚守要隘,不教清军威胁永兴。
      常禄十分怯战,手下的张国梁倒是一员猛将。他自恃人多,开始主动挑衅太平军。
      张国梁是广东人,出身社会底层,早年游侠江湖,为人行侠丈义。他是天地会头领,做过罗大纲的部下,与拜上帝会会众来往密切。
      张国梁原名张嘉祥,江湖人称“大头羊”,后因投顺清廷,改名为“张国梁”,意为“国之栋梁”。
      太平军兴起以后,张国梁迅速崛起,成为广西提督的部下,深为向荣倚重。
      日后,他还成为清军名将。在曾国藩的湘军崛起之前,他是清廷最为倚重的武将。
      张国梁作战勇猛,熟悉太平军作战特点,是太平军的劲敌。因他早年与罗大纲、石达开相善,身为天地会同袍,却最终投降清廷,故被太平军视为叛徒。
      张国梁认定太平军难成大事,死心塌地成为清廷鹰犬。最可恶的是,他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格外卖力,用太平军的鲜血染红头顶的顶戴。
      对于这个穷凶极恶的叛徒,太平军恨之入骨,却对其无可奈何。
      一到永兴,张国梁听说驻守在灵坎桥的太平军兵力单薄,便向常禄主动请缨,带兵袭击灵坎桥。
      张国梁久阵战阵,熟悉太平军弱点。他探知太平军精锐都在长沙和郴州,永兴的太平军人数不多,便极力向常禄建言,鼓动常禄主动进攻永兴。
      常禄为满人,因镇压太平军有功擢升河北镇总兵。他自有一套与太平军战斗的“心得”,认为太平军类似明末的流寇,不应从正面对抗。清军应当避其锋芒,待太平军撤退时紧追不舍,寻隙而击。
      常禄劝张国梁,说永兴的太平军扎营已久,营盘坚固,清军不应强攻。
      可张国梁立功心切,再三向常禄请战。常禄壮之,转念一想,正好可借此机会让上峰看到自己的勇敢。他额外拨给张国梁一千精兵,凑成两千人,勉励张国梁奋勇杀敌。
    &nb

第47章 仇人相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