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萧懿、侯成两位总管作为陪同者、解说者随行。
京畿之地屡遭鞑虏肆虐,几十座城池破防,留下的教训是惨痛的。痛定思痛,吸收好的经验是必要的。
密丰地处白河、潮河的夹角区域,两条河流是天险。密丰城北部陆地区域、河道边,庞大的碉堡群令人望而生畏,火炮互为支援,即使看着都令进攻者头皮发麻。
杨嗣昌用千里镜四处查探,“小小密丰,修建如此之多的墩堡,耗费不少,杨易倒是舍得投入。”
萧懿谨慎道,“东家曾言,安全都没了,一切都没了。所以,我们在安全上投入巨大,成效不错。”萧懿举人出身,做过官员,应对得体,基本由他来接受问答。侯成练兵可以,回答问题不行,只能做陪同者。
高起潜阴阳怪气道,“杨少保为了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出手阔绰啊,然国家受难,密丰这小地方能保一时,保不了一世。杨少保的格局要打开,不能紧盯着自己的小地方,周边的长城防务,他要是能资助些,就能御敌于长城外,密丰也不至于遭受数月之困。”
高起潜这话说得诛心了,说得杨易只顾自己不顾国家了,仿佛杨易该捐献所有家产给朝廷。侯成丝毫不客气,反驳道,“我家东主每年为朝廷奉献税银上百万两,密丰每年为户部缴纳粮食数十万石,试问朝野谁能做到?而且我们东主背负巨债为朝廷征战,不曾拿朝廷一文钱粮,还支援友军。东主任劳任怨、鞠躬尽瘁,请问高监军又为朝廷做了多少,拿着朝廷巨额粮草,带着数万精锐之士畏敌如虎、四处躲避,将我大明的脸丢尽了。”
“你——”被人羞辱,高起潜涨红了脸,以他的身份地位,谁敢如此不给脸面。
眼见高起潜要发怒,杨嗣昌劝道,“监军大人不要动怒了,少说几句……杨少保的功绩大家有目共睹,他用自己的私财为朝廷征战,也是值得称赞的,比吾等强了太多。长城防务乃朝廷的事,非个人能够承担的,也不能让个人承担,我们就不要给杨少保增添压力了。”杨嗣昌的话还算中肯,杨易做得比绝大多数人都好。
高起潜冷哼一声,不说话了。
洪承畴对萧懿道,“听说鞑虏利用河水结冰,弃北边而进攻南城,南城一片废墟,为何你们在南城的防御薄弱,是没有考虑到?”
萧懿回到,“非也,东主早就算计到鞑虏会从南城踏冰而击,我们故意留一个缺口就是吸引鞑虏进攻南城。”
洪承畴问,“为何?”
“东主常说,鞑虏人丁稀少,我们主要的作战目的就是消耗鞑虏的有生力量!”萧懿理清思路,有条不紊道,“如果密丰四处铜墙铁壁,鞑虏势必绕城而走,故意留下缺口就是诱使鞑虏进攻,我们据城而战,能痛杀鞑虏,还能见识鞑虏对其他地方的威胁。”
孙传庭道,“鞑虏攻城,十有九破,你们就有信心能抗住鞑虏的进攻?”
“密丰军……农场护卫队将士都经过巷战训练,凭借各种建筑物能抵抗鞑虏的进攻”萧懿回道,“密丰当初建城时,南城留下大片区域作为工坊,没有密集的人口居住,正好能用来作战!”
孙传庭叹道,“鞑虏善骑射,适合野战,于街巷之中作战并不利,其实我大明官军在各地城池都能使用此战法。但是,官兵惧战、往往一触即溃,根源还是在于训练不足。如果都能如密丰军这样,一寸山河一寸血,又何惧鞑虏来犯。”
第521章东主任劳任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