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八章 华佗[2/2页]

三国:兵痞横行 导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只希望海王得《青囊书》后,找一悬壶济世之人将其传承下去,也不负老朽苦心钻研半辈子!”
      夏侯懋一听“青囊书”三个字,立马就来了精神。
      于是,他赶紧让侍女去传话,让蔡娴写出解毒丸配方。
      不一会儿,侍女回来了,并且带回来一本羊皮书,看上去就像字典,实在是太厚了。
      夏侯懋一看,上面赫然写着《伤寒杂病论》。
      忽然,夏侯懋想到了什么,医圣张仲景也是荆州人,所以蔡娴可能曾跟他学过医。
      夏侯懋当着华佗的面对侍女说道:“你去问问蔡妃,可曾留下底本?”
      侍女走后,他又对华佗道:“我家妃子是个实诚人,对于悬壶济世之术从不藏私,我担心她今后自己没有医书参照,还请见谅!”
      然而华佗根本没听夏侯懋说话,因为他已经被《伤寒杂病论》几个字吸引。
      “敢问海王,此物从何得来?”
      看着华佗那激动的表情,夏侯懋似乎猜到了什么。
      华佗是游医,他曾多次去过荆州,所以他多半与张仲景相识。
      “我家蔡妃来自荆州,儿时居住在长沙郡,应当与张太守有些渊源,故此才能得到真传!”
      华佗一听,随后猛的一惊。
      “是了,是了!仲景兄确实与我提过,他十年前收过一名聪明绝顶的女药童,后来被家里嫁去了外地!
      没想到啊,当年的药童已经功成名就,当真是可喜可贺!”
      夏侯懋笑了笑,随后道:“我家蔡妃有孕在身,而且即将临盆,不便之处还望海涵!”
      “无妨,无妨,倒是老朽唐突了!”
      两人都是心思通透敞亮的人,所以聊起来还算愉快。
      夏侯懋提到了瘟疫,因为史书记载,建安年间的瘟疫将会带走许多历史名人。
      而华佗不愧是当时名医,他对瘟疫的见解,至少超越这个时代上千年。
      他甚至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案,夏侯懋听完后感慨不已。
      于是,夏侯懋开口邀请他留在徐州,并且说要给他设立一个医者官名。
      华佗听见这话,想也没想直接婉言拒绝。
      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医者一旦当官,就无法安心的钻研医学。
      夏侯懋无奈,又说要设立一座医学院,专门研究与探讨医学疑难课题。
      这回华佗动心了,因为这个时代像样的医者很少,有很多医者都是半吊子,自己医死了人还不自知。
      在夏侯懋的竭力劝说下,华佗终于答应试行半年。
      于是,夏侯懋赶紧命人建立一座医学院,并且给坐诊大夫开出高额薪资,甚至有各种休假,以及养老金待遇。
      为了不让各方大夫相互挤兑与诋毁,他直接将各种病症化分开,有点类似后世的大型医院。
      比如伤寒科、骨科、肠道科、妇产科等等,他甚至邀请医女和产婆来医院担任医者。
      为了办好这件事,夏侯懋也算煞费苦心。
      有些科室不实用,他又设法与医者们商议改革。
      有些科室太笼统,他又设法细分开来。
      幸好徐州文臣不少,否则夏侯懋能直接把自己原地累死。
      要说华佗的名声还是相当响亮的,仅仅五天时间,慕名而来的医者就多达上千人。
      尽管有很大一部分人只会看一种病,但是华佗与夏侯懋都不在乎,因为那些人会的多半是疑难杂症。
      比如糖尿病、狂犬症、癫痫、蛇毒、风湿等等,所以徐州医院很快开业,而且名声相当响亮。
      另一边,武林大会还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每天都有一大批人被淘汰。
      有人欢喜有人愁,毕竟有不少人眼光不错,直接靠下注就变成了中产阶级。
      再看童渊,他最近郁闷得半死,因为徐州百姓的意志力真的很强,一直没忘掉他这个刺客。
      而且城门守军也是差得相当严苛,基本上每时每刻都在盘查过往行人。
      所以他最近根本不敢出勾栏,只能一直待在茅厕附近的小柴房度日。
      又因为徐州城越来越热闹,导致各大勾栏生意无比火爆,所以他的工作量也是逐渐飙升。
      被那些老鸨子和龟公喝骂,他也只能咬牙切齿的忍着。
      再说彭子豪,为了抓住杀父凶手,他正在一点点排查童渊的藏身之处,勾栏就是其中之一。

第七十八章 华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