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8章 揭开孔家身份,群情汹涌,天下哗然!!![2/2页]

明末从马尼拉开始 一语成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龙之势!从今以后,孔府大力支持鞑子!”
      众人对此没反对,两头下注,本就是世家大族常规操作。
      “一家可远遁蒙古,潜藏起来,除非孔家起势,否则不许暴露身份!你们谁去蒙古?”
      众人面面相觑,没人出来,最后一位中年人说道:“我去蒙古吧!我会带着部分族人和钱财远遁,绝不让叛军找到!”
      “好!”衍圣公松了口气,说道:“记得多带点家丁护卫,蒙古很乱!”
      中年人点点头,转身离去。
      京城,皇宫,早朝。
      崇祯看着百官问道:“朕听闻衍圣公非孔圣后裔,乃蒙古血脉,这是真的吗?”
      百官面面相觑,这事太大,根本没人敢回答,元朝的事距今太久,谁敢替衍圣公一脉保证?
      再者,皇帝既然在早朝亲口询问,代表崇祯对此事有了怀疑。
      最好办法,就是不表态!
      不表态就不会犯错!
      崇祯再次问道:“众爱卿就没有啥想告诉朕吗?”
      又是一阵沉默,最终杨嗣昌出列道:“启禀陛下!这必是伪乾逆贼奸计!意图颠覆大明,给孔府泼脏水!”
      “附议!此乃逆贼奸计,陛下不可中计啊!”
      “臣等附议!”
      百官齐声道,这个时候,哪怕孔家真是蒙古血脉,也不能承认,不然影响太坏!
      若孔府是蒙古血脉,置明太祖朱元璋何地?
      毕竟册封衍圣公的是太祖,岂不是暗指太祖有眼无珠?
      这会极大影响大明正统!
      民间读书人可以怀疑,私底下也可以抹黑,但官面上,衍圣公就是正统!
      必须是正统!
      哪怕平时与杨嗣昌不对付的温体仁,此时也表示赞同。
      两人虽然争权夺利,但前提是要大明存在。
      若大明完蛋,就啥都没有了!
      反正叛军不可能接收他们,哪怕温体仁号称清廉,但实际怎么回事,谁都清楚。
      崇祯有些失望,他倒不是对孔家不满,而是单纯不想头上有座大山。
      大明虽然皇权至上,但懂得都懂,明朝也就太祖、成祖两位皇帝,能完全压倒百官。
      剩下的皇帝,哪怕是仁宣时期,皇权都没有彻底压过百官。
      仁宗时期,朱高炽为了保住太子之位,与汉王朱高煦背后的靖难功臣对抗,不得不拉拢江浙文官集团。
      仁宗上位后,给文官集团极大的权利,这是一种政治妥协,也可以说是默契。
      即文官支持仁宗以及仁宗一脉,仁宗将治国交给文官。
      内阁真正壮大就是仁宗时期,因为“票拟”权利就是从仁宗开始,到文官手中。
      仁宗驾崩,宣宗朱瞻基继位,这个人很牛逼,军事政治,文治武功等等技能全部拉满。
      俗称“六边形皇帝”,是一个难得的英主。
      可惜命太短,年仅三十六就去世了,若宣宗获得够长,可能还有机会彻底压制住文官,把“票拟”权利收回来。
      宣宗去世,明朝皇帝就彻底没机会了,后面皇帝提都不用提。
      英宗?
      这王八蛋土木堡一战,直接把大明几代帝王心血全部败光,俗称“叫门天子”!
      这种情况,指望英宗夺得皇帝压过文官?
      想屁吃呢!
      后面的景泰也不行,朱祁钰是宣宗次子,不是嫡子!
      那个年代,嫡庶之分压死人,朱祁钰又是临危上任,赶鸭子上架,没有任何威望。
      当时,瓦剌打到京师,于谦强势崛起,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拯救京城。
      这一系列事情,使得于谦成为百官之首,也使文官集团权利快速膨胀,权利快速变大,足以与皇权抗衡!
      尤其是“夺门之边”后,英宗这狗东西,为了皇位,不断妥协,彻底放开文官这只怪兽。
      使得后面皇帝,尤其是崇祯时期,武将彻底沦为文官陪衬!
      四品武将面对七品文官,竟然要下跪行礼,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笑死他娘的!
      所以,明朝皇帝权利削弱,就是从英宗,“叫门皇帝”这狗东西开始的!
      啥“明亡于万历”“明亡于嘉靖”都是狗屁!
      明实亡于英宗!!
      哪怕后面有明孝宗,明武宗等皇帝,不断巩固皇权,但大框架已定,后面皇帝只能修修补补,能有多大作用?
      嘉靖够厉害吧?

第168章 揭开孔家身份,群情汹涌,天下哗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