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7章 清洗官员,科举结束!!![2/2页]

明末从马尼拉开始 一语成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马维止步于省试,不能前往奉天殿参加国试。
      唯一可以安慰的是,大乾极度缺少官员,参加省试的学子,只要想出仕,依然有机会。
      “还不错。”阎应元淡淡一笑,又道:“见到皇上了!皇上非常英武,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气魄,不亏是千古一帝!”
      马维闻言,眼前一亮,急忙问道:“?亨兄,这么说您考得很好咯?有信心夺魁吗?”
      若是阎应元能夺得大乾首次科举状元,将来哪怕啥都不做,也能名垂千古!
      “不好说!”阎应元摇头道:“国试涉及知识面非常广!前往奉天殿的士子,个个不凡,我也没有把握。”
      虽然阎应元对自己实力有信心,但也不会直接说出来。
      传出去就得罪人了!
      国试考题,朝廷没有隐瞒,考完之后,就把试题公布出来。
      而这些消息,也很快被有心人传回大明和后金。
      大明,皇宫。
      崇祯看完试题,心潮澎湃,难以平静,他没想到叛贼科举考题,竟如此有深度。
      或许从四书五经角度来看,大乾科举粗浅无比,但从学识渊博,涉猎广泛和实用性来看,国试考题超出大明不止一筹。
      大乾强势崛起,对大明冲击极大,不仅让崇祯损失了江南七省,朝廷上下也在思考,叛贼为何强大?
      这几年来,大明官绅的心理路程大致是这样。
      之前看法?
      叛贼粗鄙愚蠢、残暴、强大、狠辣、跋扈…
      现在看法?
      叛贼是值得学习的残暴强大敌人!
      虽然都离不开残暴,但从粗鄙愚蠢到值得学习,足以看出大明官绅的改变!
      如今朝廷上下共识,大明想要活下来,就必须求变!
      崇祯也不例外!
      为了保住江山社稷,崇祯不得不向大乾学习。
      包括不限于教育、军事、制度、技术、火器…
      不过大乾对火器和技术,防范十分严密,大明无法学习。
      其余包括制度、军事和教育,都被大明研究个七七八八。
      比如此时,崇祯看完国试考题,才知道大乾人才培养,丝毫不弱于大明,甚至强上许多!
      崇祯冲曹化淳问道:“大伴,你对叛贼科举怎么看?”
      “很是深奥,奴婢看不懂!”曹化淳恭敬道。
      此曹化淳非曹正淳,曹正淳是电视剧虚构人物,曹化淳却是真实存在。
      历史上,曹化淳乃是崇祯心腹,才学能力都非凡,否则不会得到崇祯重用。
      嗯,京营总兵王朴的靠山,就是曹化淳。
      崇祯知道曹化淳在藏拙,并非不忠于皇帝,而是太监活命技巧罢了。
      你一奴才,比主子聪明,是怎么回事?
      崇祯叹道:“叛贼科举很不错,大伴,你说大明可以借鉴过来吗?”
      “回皇爷,很难!”曹化淳沉默片刻,言易简骇道:“叛贼科举固然不凡,但若要借鉴,朝廷百官不会同意!”
      天下最令人绝望的事莫过于,明明知道怎么改变,却毫无办法,根本做不到。
      就像现在,大明百官不知道大乾教育、制度、军事都比大明强许多吗?
      知道!
      但要百官做出改变,或者说为了朱家江山,来舍弃私利,百官做不到!
      就算崇祯拿刀架在官员脖子上,也不可能!
      哪怕眼睁睁看着叛贼壮大,随时可能会打过来,百官也不可能答应!
      既得利益者,会天然维护朝廷制度,也就是循规守旧,不愿意变革。
      这是人性本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除非有更强大力量,以雷霆万钧、泰山压顶之势,灭掉食肉阶级,清除腐朽,再造乾坤,才有可能变革。
      为了不过红线,这里就不举例子了,懂得都懂(清末民初变革)。
      很明显,崇祯手中力量,不足以压服百官,或者说地主阶级。
      其实大明皇帝,本就是天下最大的地主,崇祯若想改革,首先要从宗室皇家手里割肉,其中阻力会有多大,无法想象。
      崇祯真要敢这么做,百官会告诉你落水和红丸,选一个吧!
      崇祯自然明白曹化淳的意思,长叹一声,心中有种无力和悲哀。
      叛贼都快打过来了,大明亡国,地主阶级也要覆灭。
      都这个时候了,百官还在争权夺利,为一己私利,置朝廷和百姓不顾!
      可叹可悲!
      嗯,大明文官非常有斗争精神,大明不亡,内斗不止!
      大明亡了咋办?
      文官换个朝廷继续内斗!
      党同伐异永不停止!
      辽东,盛京。
      多尔衮也见到考题,看完找到布木布泰,第一句话就是:“大玉儿,或许我们该给后金,留条后路了!”
      “大汗,这是为什么?”布木布泰满脸惊讶,有些不理解。
      大乾虽然强大,不是还没打过来嘛,急着搬家干嘛?
      至于林丹汗那个废物?
      并非多尔衮和布木布泰看不起他,他们是真没把林丹汗放在眼里。
      若非为了保存实力,多尔衮轻而易举就能把林丹汗打败。
      多尔衮把国试内容说了出来,布木布泰听完沉默,他们都不是普通人。
      或许因历史局限性,多尔衮和布木布泰眼界要狭隘许多。
      但管中窥豹,鞑子身上狼的敏捷和嗅觉,对危险的感知力,远非常人能及。
      仅从科举试题,多尔衮就知道大乾不一般,后金加上大明,也很大可能打不过。
      这样一来,给后金留条后路,延续血脉就很有必要了!
      当然,为了完成老汗努尔哈赤的心愿,多尔衮不会逃跑,会一直与大乾斗下去!
      最终,布木布泰点头道:“大汗,我知道该这么做了。”
      多尔衮欣慰点头。

第227章 清洗官员,科举结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