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一章 将军令·莲叶何田田[2/2页]

古今情报局 拂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不知鬼不觉?
      孟决明察觉到自己走神了,他将这忽然冒出的想法抹去,望向远方,地平线尽头的圆日已染上金芒,映得黄沙血红,仿佛鲜血连成。
      再留一阵吧,他有预感,那少年迟早会再来。
      在李沉遭遇历史上那次遇刺事件之前,那少年可能还会来行刺,使这遇刺的结局提前发生,虽不知目的如何,但他有义务留在李沉身边,阻止历史改变,查清少年来历。
      利贞五年,十月初。
      李沉紧急送拓跋荒出城,亲自在玉关城门挥别,拓跋荒对于此事全然不知,却也隐隐嗅到一丝变故,他朗声笑着,以胡人的礼仪拥抱了李沉,骑上骆驼,消失在大漠尽头。
      目送拓跋荒一行人渐渐远去,李沉深吸一口气,缓缓闭目,再睁开时,目光决绝:“从此禁止任何一个胡人进来!”
      “是!”
      利贞五年,十月中。
      乌城之战未平息,双方碰撞愈发剧烈,朝廷每月拨军款过去支援,坐落远方的玉关城也添了几分肃杀之气,从此胡桐林再无牧民放牧,日夜有巡逻守军,不敢懈怠。
      当日乌城内的胡人忽然翻脸,惊恐的汉人们奋起反抗,误杀了几个胡商,胡人首领那边怒不可遏。过些时日,朝廷派苏相亲自前往会谈,双方未能谈拢,圣上叹息“苏相之才竟未能成,国中还有何人能退敌?”于是这熄灭多年的战火,终是复燃起来了。
      “有敌情——”
      随着某日破晓时分,望楼上传来第一声呐喊响起,历史上的玉关之战终于拉开序幕。狼烟遮蔽天日,大漠里兵刃相接,孟决明听着震耳的厮杀声,随队匆匆往城外跑去,这一路尽是百姓惊恐的面容。
      有的举家乘马车,欲往南门逃去,有的抢不上马车,只能留下守城。女人抱着尚在梦乡的孩子,凌乱的发,惊恐的脸,跟在自家男人身后,在逃难的队伍里被推搡着往前走。
      “军爷,那些胡人……就在城外么?”
      胡人,这个词在短短一月间,已化作夜夜徘徊在人噩梦里的鬼怪。
      崔武冷不防被一个百姓拉住,他眼一瞪,怒骂道:“莫拦着老子杀敌!怕什么,老子还有一口气在,胡蛮子就莫想攻进来!”
      百姓们愣愣地看着他离去。
      有的兵正匆匆往外赶,有的兵正被匆匆抬回来,有人嚷着杀敌,有人正慢慢死去。
      满目荒凉。
      孟决明缓缓闭上眼睛:“胖子,再往后跳跃几个月,到李沉败走的时候。”
      【好嘞。】
      利贞五年,玉关城,转眼据守两月,已至元旦,援兵迟迟未来。
      玉关城门前,军旗猎猎飞卷黄沙。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援兵迟迟未至。
      这支守军已经不剩多少人了,剩下的十几个兵就是他们的全部战力。
      孟决明在席卷黄沙的风里睁开眼睛,听见羌笛声自望楼上吹起,呜呜咽咽。
      ——原本望楼上的兵死了,小吴眼力最好,爬上去代替,用崔武的话说,这小子活着一天就吹一天,吹得跟婆娘哭似的。
      孟决明环顾四周,黄沙里是满目胡人汉人的尸体,自己正站在一个与胡兵扭打着双双死亡的士兵尸身前,细细一看,是石头那张黝黑的圆脸。
      他心中忽地涌上一阵悲凉,不知石头的信,寄回家乡了没有?
      “小吴!你他娘的再吹一声,老子上去揍你!”崔武倚在望楼下,扔下方才擦刀的破布,高骂出声。
      羌笛呜一声戛然而止。
      “胡人来啦——”吴云的声音嘶哑,从望楼上飘来。
      远方果真震起了进军的蹄声,孟决明站在一地尸体中悚然回过头去,圆日的方向,乌云般的铁骑正朝着玉关城门席卷下来,那声音震动人心,仿佛亡命的鼓点。眼前却忽然刺入一抹耀眼的暗红,在将军手中迎风抖开。
      ——那是汉人的大旗,在狂风里猎猎挥舞,如同炙热的烈火,向敌而战,身后是国,于风中不断起伏,不曾熄灭。
      敌阵如洪,这寥寥一排守兵以身为堤,披着破甲,拎着残刀,站在将军身侧,齐齐高喊出杀声。
      十几个兵眼中浮起悲壮的色彩,于黄沙中兵刃相接的这一刹,眼中浮现的却不是胡人狰狞的面孔。
      而是一幕幕温软的秀丽山河。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年年日升暮落,天光撒遍山河,从江南至漠北。京城年年挂起花灯,行人来来往往,不小心就看花了眼;不知名的小村庄里,谁家的妇人准备好了饭菜,要喊那贪玩的孩童回来;一行大雁偶尔路过江南,总能见那采莲女正挽发至耳后,坐在舟上将歌谣哼起。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何田田……
      这中原山河,向来美得恍惚一场大梦。
      往往使游子热泪盈眶。
      大旗后,是我们的家乡!
      “杀——”

第六十一章 将军令·莲叶何田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