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9章 辽国公的观玉台[1/2页]

明末之从千户到辽东王 看快前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韩熙随意翻动下延安府知府的诉苦,什么延安府一个边陲府城,物价比京师还高。
      这大概意思,就是一个五线城市,物价却是比一线城市还高的意思。
      但京师的户口收入很明显要比延安府户口赚的钱多。
      如果京师内的底层百姓一年一户城里五口之家能赚二十两银子。
      那么延安府那边的一户之家可能只能赚二三两银子。
      这也是为什么陕西北部田地粮食没有收获,底下百姓就活不下去的原因、
      看到这里,韩熙开口说道:“要不将宁夏,平凉,庆阳三府重组一个扶贫特区,划分为本国公的属地。”
      “本国公在那边弄个百万石粮食耕地补贴计划。只要播种十亩地,就送一石粮食。”
      听到韩熙这话,施凤来和韩爌都有些傻眼。
      没想到,韩熙刚才将辽东纳入自己封地没多久,又对其他地方打起主意了。
      虽然宁夏,庆阳,平凉三府贫穷,但那也不行呀。
      而且施凤来自己如果没有记错,选上去的几份奏折并没有说平凉,宁夏,庆阳府的事情。
      主要还是说大同,延安府,还有西安府的事情。
      “这,恐怕有些不妥吧?”施凤来语气中带着试探性的口吻说道。
      封地这事情确实不妥,但说的百万石粮食补贴,如果韩熙愿意放开粮仓,那还是可以商议下的。
      “辽国公,一块辽地还满足不了你的胃口么。”韩爌更是直言不讳的说道。
      “呵呵呵,是本国公异想多了,想将百万粮食运送到延安府一带,有些异想天开。”韩熙笑着说道。
      看来事情还是不能急切。
      想到此,韩熙有些可惜的摇头,系统这田地补贴,必须得到官方认证才行。
      并不是官文上的认证,而是意识形态上的认证。
      要是官文认证,那韩熙早就让朝廷六部的人弄出一个官文来。
      所以现在韩熙就像三国中的曹操一样,要一步步的试探这些文官的底线,然后慢慢交易么。
      总的来说,就是有些麻烦吧。
      剩下的几份奏折,韩熙也没兴趣看,估计又是要银子的事情。
      “这些事情你们决定就好了。”韩熙随意的说道。
      听到韩熙这话,施凤来知道,事情全黄了。
      什么叫他们决定就好,这些事情他们内部早就统一意见,就等你同意调拨银子了。
      “延安府知府请求的银子?”施凤来说了一笔数目最大的款项。
      延安府知府请求朝廷调拨二十万两银子过去。
      不过就算二十万两银子真的调拨过去,估计也是杯水车薪。
      连续两年的旱灾,加上延安府道路难行,杂粮价格都普遍涨到二两一石。
      二十万两银子也只能卖十万石粮食。
      现在延安府少说也有十几万灾民,十万石粮食能顶什么用。
      再说,二十万两银子也不可能真的全下放到底层百姓手中。
      押送官兵过一手,延安府过一手,地方州县过一手。
      雁过拔毛,最后又

第219章 辽国公的观玉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