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一一、论兵[1/2页]

天之骄龙 易昆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到得十一月末,大宋尽起五路大军攻向西夏皇都兴庆府,但却因互不协调,导致夏军主力突破了包围圈。夏军开始集中优势兵力,飘忽不定的对宋军轮番进行骚扰攻击。当种谔军锐不可挡,不断突进,但竟因无粮而败退的消息传来。师徒二人齐齐长叹一声,知道此次征伐西夏,已经宣告失败了。此后会慢慢转回双方相持的阶段。是役,大宋虽然得回部分土地,但预定的战略目标没有完成,却耗费了无数钱粮兵马。而且今后一段时期仍然需要大量兵员与战争物资补给,实在有些得不偿失。
      时恰逢司马光造访,富弼乘便问赵佣道:“殿下可知此次失利,原因何在?”
      赵佣思索片刻,答道:“弟子以为,其败有二:一为五路齐发,互不统属,致使西夏有可乘之机,得到了一口残喘之气;二为用人不当,使得军队后继无力,因而不能竟全功,实在可惜!”
      富弼又问:“你可想过因何会如此?”
      赵佣再答:“那第一点么,是因我朝兵制所导致。此也是我以前曾向富公提起过的,您老也是对这点无可奈何。第二点么,嘿嘿!弟子就不好说了啊!”他不再说,乃因有道是子不言父之过。放着司马光在旁坐着,他却不想找骂。
      司马光却没他想得那么迂腐,知他意思,点了点头:“这用人不当,说来实在是官家的疏忽。可另有一层原因,殿下可想到了?”瞥了眼富弼,见他颔首,就接着说道:“此事也不是官家愿意见到的。只是自他任用王介甫变法以来,多有奸佞小人依介甫而发迹。官家不查,而任用这些人。以至我大宋如今小人当道日益严重,致有今日之事!”见赵佣点头同意此说,又继续道:“不止战事,其它种种,因此等小人,而使得百姓怨声载道。依老夫之见,只有把这些人赶出朝堂,不再任用,并恢复旧制,一如熙宁之前。再加以休养生息,才能使我大宋再度国富兵强。”
      他的政见,乃是众所周知的事。赵佣也知凭自己这两下子,目前肯定无法和他争论,也就不多说,于是道:“王荆公变法之举,弟子尚无从一一分辨。倒是这任用奸佞之事,应当是如老师所言了。否则如今也不会有此败!”
      富弼却又有问:“今知此二弊,不知殿下可有解决之道?”司马光听了此问却眼睛里流露出一丝疑惑,却是未知他二人已常如此于问答中教学。一是没想到富公居然会早早的采用了这种发法,二是难以相信赵佣的见解能够达到让富公重视的地步。要知这方法可说是对赵佣最为合适的了,他司马光只是认为赵佣虽聪明,却所学不足,见识不广。概因与赵佣的几次争论中,司马光都是占了上风,所以仍然让其先多读书,还并未采取这种方式。
      疑惑中,那里赵佣已开口答道:“我朝如今兵制之弊病,共有三处,我以前曾与富公谈论过。弊病其一,我朝兵制以文制武,加上将从中御,使得指挥上出现了大麻烦。枢密院由文官把持,若一旦决策错误,那下面执行时无所适从,焉得不败?而那将从中御,说来有些可笑啊!虽然当初太祖所设时,想法挺好,可谓眼光独到,深谋远虑。这种方法本身也非常符合兵法要旨,但有一个障碍无法忽视,那就是情报和命令的传递无法达到快捷,造成延误军机。这是目前无法解决的,怕是几百年后都不见得行,太祖这一法也太过领先时代了,过犹不及啊!这次所显现出的战时互不统属,无法协调等,其实都属于延误军机所造成的。若要解决此一弊端,要有三种人才方能除去。一是枢密院所需的能在战略上把握形势,作出最佳对策的人才,如曹操有二荀、郭嘉贾诩等“谋主”般,做好战略部署规划,以供执政裁决。二是为了不致延误军机,作战时不能再由枢密院决定行军走哪条路,战场用什么阵型这种事。而应该由将军临阵而决。所以精通兵法的将领,也是大量需求。如今的么,嘿,还是少了啊。三是情报人才,这个在我看来,是最难办的,怕是得我自己来调教才行。
      “要得到这三类人才,可以广为挑选提拨,无论军中、武学,乃至士林甚或平民。总之要做到让军队各级将官都是最好的作战人员,从兵马使到都指挥使乃至枢密使,必须都要是熟悉兵事的人。再设如翰林苑般的指挥苑,下辅以兵学,多加培养枢密后继之人。有了这些人,才有望建立一种新的兵制,以期完全祛除这一弊病。
      “弊病其二,我朝军队战力极弱。此有两层原因:首先,我军依仗人多与高墙

一一、论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