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合,悲愤的意绪升华成艺术的空灵幻美。张三丰这次临摹《丧乱帖》,当然比他任何一次更有一种夺人心魄的魅力和高明境界。张翠山有幸在旁边看到张三丰的演示,看到那庄严肃穆,气象万千,笔端万钧,挟风带雨,峭拔清奇,纵横刚毅的笔意,真是受益匪浅:
他外号叫做“银钩铁划”,原是因他左手使烂银虎头钩、右手使镔铁判官笔而起,他自
得了这外号后,深恐名不副实,为文士所笑,于是潜心学书,真草隶篆一一遍习。这时师父指书的笔致无垂不收,无往不复,正是王羲之“丧乱帖”的笔意。这《丧乱帖》张翠山两年前也曾临过,虽觉其用笔纵逸,清刚峭拔,总觉不及《兰亭诗序帖》、《十七帖》各帖,这时他在柱后见师父以手指凌空连书“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这18个字,一笔一画之中充满了拂郁悲愤之气,登时领悟了王羲之当年书写这《丧乱帖》时的心情。
《神雕侠侣》中,朱子柳将武功与书法结合起来,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张三丰和张翠山,对书法武功发扬光大,但书法武功却不是他们的专能,更多的是客串和偶尔为之,因此他们缺乏一种专业的热忱和敬业精神。
秃笔翁痴迷于书法武功,甚至到了痴书法如命的地步,但玩物丧志,境界不高,而且对于书法武功来说,秃笔翁更多地钟情于书法而不是武功,武功只是他的副产品。
而朱子柳和他们都不一样,首先朱子柳是真正的文人,他原来是大理国的状元,大学士,是云南的书法名家,他既有一种对书法武功的专业热忱,又有主动创意,将书法和武功结合起来,不是为了好看,不是为了花哨,而是为了真正让武功达到一种克敌制胜的实效。
一阳书指是朱子柳绝顶聪明的创造,他将一阳指的点穴手法,和书法艺术融合起来,创造了一种书卷意味十足的霸道武功。这一武功,银钩铁划,劲峭凌厉,充满了威武雄健的阳刚之气。
朱子柳的这一套“一阳书指”,和张三丰、张翠山、秃笔翁的书法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他人的书法武功,都有严密的招式,而他的“一阳书指”更多的是随兴发挥,毫无沾滞,随心所欲,灵感突发。
比如张三丰教给张翠山的“宝刀屠龙”那一套武功,由24个字,215划组成,讲究招数的精研和完整,还有秃笔翁的28招石鼓打穴笔法,也同样是讲究整体有序,而朱子柳的“一阳书指”则是不着重于招数,而更着重于神韵。
朱子柳以一阳书指大战霍都,虽同样是一阳书指,招数上却各有不同。
朱子柳首先是用“房玄龄碑”对敌。
“房玄龄”碑比较平常,霍都识得,应对有度,朱子柳因材施教,又换了草书,正是唐代张旭的《自言帖》,这一下霍都便傻了眼:
只见朱子柳写到“担夫争道”的那个“道”字,最得一笔钩将上来,直划上了霍都衣衫。群豪轰笑声中,霍都踉跄后退。朱子柳奋袂低昂,高视阔步,和他斗了个旗鼓相当。
两人翻翻滚滚拆了百余招,朱子柳一篇《自言帖》将要写完,笔意斗变,出手迟缓,用笔又瘦又硬,古意盎然。
乾隆为求得杭州名妓玉如意的欢心,令心腹和�捧来了三件书画作品。
第一卷是祝允明所书的李义山两首无题诗。厉鹗诗词俱佳,词名尤著,审音守律,辞藻绝胜,为当时词坛祭酒,见是祝允明书法,连叫:“这就名贵得很了。”
第二个卷是唐寅所画的一幅簪花仕女图,上面还盖着“乾隆御览之宝”的朱印。
第三卷是一幅书法,写的是:“西湖清且涟漪,扁舟时荡晴晖。处处青山独住,翩翩白鹤迎归。昔年曾到狐山,苍滕古木高寒。想见先生风致,画图留与人看。”笔致甚为秀拔,却无图章落款,只题着“临赵孟颉书”五字。郑板桥道:“微有秀气,笔力不足!”沈德潜低声道:“这是今上御笔。” 对于乾隆的题字,金庸小时候在海宁、杭州,到处见到他御制诗的石刻,心中实在很反感,所以写《书剑恩仇录》之时,忍不住要讽刺他一番:
乾隆修建海宁海塘,全力以赴,直到大功告成,这件事有厚惠于民。我在书中将他写得很不堪,有时觉得有些抱歉。他的诗作得不好,本来也没多大相干,只是我小时候在海宁、杭州,到处见到他御制诗的石刻,心中实在很有反感,现在展阅名画的复印,仍然到处见到他的题字,不讽刺他一番,闷气难伸。
《金庸武学地图》之书(4)
覃贤茂
《飞狐外传》中,驼背女子提高灯笼。火光照耀纸笺,白纸上两行大字,胡斐虽在远处,也看得清楚,见纸上写着道:“姜薛两位:三更后请赴黑虎林,有事相商,知名不具。”那两行字笔致枯瘦,却颇挺拔,字如其人,和那老者的身形隐隐然有相类之处。那老者“咦”的一声,似乎甚是诧异。
程灵素轻轻叹了口气,到大树上拔下银簪和透骨钉,将师父的两张字谕折好,放回怀中
。这时第一张字谕上发光的字迹已隐没不见,只露出“知名不具”所写的那两行黑字。胡斐道:“这字条是你写的?”程灵素道:“是啊,师父那里有我大师兄手抄的药经。他的字我看得熟了。只是这几行字学得不好,得其形而不能得其神。他的书法还要峻峭得多。” 〓〓胡斐武功虽强,但自幼无人教他读书,因此说到书法什么,那是一窍不通,听她这么说,一句话也接不上去。
群豪见大厅上高悬匾额,写着“绿柳山庄”四个大字。中堂一幅赵孟颉绘的“八骏图”,八驹姿态各不相同,匹匹神骏风发。左壁悬着一幅大字文曰:“白虹座上飞,青蛇匣中吼,杀杀霜在锋,团团月临纽。剑决天外云,剑冲日自斗,剑破妖人腹,剑拂佞臣首。潜将辟魑魅,勿但惊妾妇。留斩泓下蛟,莫试街中狗。”诗末题了一行小字:“夜试倚天宝剑,洵神物也,杂录‘说剑诗以赞之。汴梁赵敏。”
张无忌书法是不行的,但曾随朱九真练过字,别人书法的好坏倒也识得一些,见这幅字笔势纵横,然颇有妩媚之致,显是出自女子手笔,知是这位赵小姐所书。他除医术之外没读过多少书,但诗句含意并不晦涩,一诵即明,心想:“原来她是汴梁人氏,单名一个‘敏字。”便道:“赵姑娘文武全才,佩服佩服。原来姑娘是中州旧京世家。”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
张翠山道:“我不是跟前辈比兵刃,只是比写几个字。”说着缓步走到左首山峰前一堵大石壁前,吸一口气,猛地里双脚一撑,提身而起。他武当派轻功原为各门各派之冠,此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如何敢有丝毫大意?身形纵起丈余,跟着使出“梯云纵”绝技,右脚在山壁一撑,一借力,又纵起两丈,手中判官笔看准石面,嗤嗤嗤几声,已写了一个“武”字。一个字写完,身子便要落下。
他左手挥出,银钩在握,倏地一翻,勾住了石壁的缝隙,支住身子的重量,右手跟着又写了个“林”字。这两个字的一笔一画,全是张三丰深夜苦思而创,其中包含的阴阳刚柔、精神气势,可说是武当一派武功到了巅峰之作。虽然张翠山功力尚浅,笔划入石不深,但这两个字龙飞凤舞,笔力雄健,有如快剑长戟,森然相同。
两个字写罢,跟着又写“至”字,“尊”字。越写越快,但见石屑纷纷而下,或如灵蛇盘腾,或如猛兽屹立,须臾间二十四字一齐写毕。这一番石壁刻书,当真如李白诗云:“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鬼神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雷,状同楚汉相攻战。”
张翠山写到“锋”字的最后一笔,银钩和铁笔同时在石壁上一撑,翻身落地,轻轻巧巧的落在殷素素身旁。孙逊凝视着石壁上那三行文字,良久良久,没有做声,终于叹了一口气,说道:“我写不出,是我输了。”
裴将军诗(南宋忠义堂本)
书法
痴笔
秃翁瘦
金书体
法
陈家洛书法
《一帖乱》
丧阳书指
乾隆御笔
张旭?《自言帖》
乾隆画像
赵敏书
补渚法
王羲之?《丧乱帖》
遂良?《房玄龄碑》
程灵素(
018 金庸之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