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篇 有楼房的学校[2/2页]

我的三十载 无东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每天上学都要拧着饭盒,玻璃胆的,有隔层,下面装上满满的一桶饭,上面的屉子上放着家常菜,常常打开的时候,菜汁已经将米饭染了色,甚至是滋润的异常饱满。
      关于保温饭盒不保温吃冷饭的事就不提了,毕竟那个年代在家也会经常用温水泡冷饭。只是对于在不知轻重的孩子手里,保温瓶的内胆破碎的概率十分低的事情倒是让我很好奇,毕竟搜索了记忆库,好像真的没有听说过谁的饭盒内莫名的胆碎了的,顶多是从高处摔落后的必然。
      每到吃饭的时候,最羡慕的就是本村的同学了,他们的存在一直就和东道主一样,我们只是占据了他们教室的外村人。男生或许打打闹闹玩的开,女孩子则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去适应这个集体,尤其是二年级时转过来的那位同学,已然熟悉了这里的环境,突然间会有种很陌生的感觉。
      在这里只待了一年,或许是大人们都知道这里只是过渡期,下一学年开始的时候,我们将会去更好的学校了,所以四年级结束时,每个年级的学生都在学校的泥巴操场上照了一张班级照。
      四年级的暑假,我是不知道要换学校的,也没有听谁提起过要换学校。
      五年级开学,被父母带到了更远的学校,虽然上下学要走更长的路,但是,学校好好。
      新建成的中心小学,四层楼,每个年级不止一个班级,这回,我的教室在楼上。
      学校有食堂,有从没见过的餐盘;
      学校有音乐教室,有真的钢琴;
      学校有大会议室,有全校的家长会;
      学校有电脑课,有两人一台的可以真的触碰的电脑。
      这些罗列不尽的新奇事物只是我对学校最初的印象,确实,这只是改变的开始。
      这里的仪式感很强,上学时有学生在校门口迎接问好。
      这里的氛围很活跃,有穿着时髦,说话声音动听的年轻美女老师。
      这里的学科丰富了,英语这么“洋务”的学科,我们也可以学了。
      这里的社交更广泛了,堂姐会把我介绍给我完全不认识的她的同学,以前要好的伙伴也会介绍她们班的新伙伴给我认识。
      这里的我开始计较了,会介意学习成绩比不上很多人,学期结束拿不到以往非我莫属的三好学生奖状了。
      在这里,自然而然的我们在感受着时代的变化,生活水平的进步,每天都在无意间被新奇的事物冲击着。学习在继续,成长在继续。
      说实话,如果不是写这篇文章,很多事情我是撑破头皮也想不起来的,但当静下心来,一点点,一丝丝去回忆,真的会觉得之前没有及时记录生活的点滴有点遗憾,每次学期结束把一学期的作文、日记本等当废纸用来点煤炉确实是很懊恼。
      回忆的时候总会很庆幸自己生活在那样的年代过,虽然现在的记忆不是那么清晰,但感觉还在,还能在我的心口泛起涟漪。不能说只有经历过那样“不可思议”的年代,才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唯一可以说的是,谢谢过去的我的缓慢成长与积累,才能让我在有承担能力的时候感受到成长的痛,并且有了可以安慰自己走下去的理由。

第四篇 有楼房的学校[2/2页]